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拜登將派高級代表團參加臺灣總統就職典禮(圖)
 
民進黨的賴清德與蕭美琴在當選後的國際記者會上(宋碧龍/大紀元)
【人民報消息】白宮宣布,美國總統拜登將派遣一個跨黨派高級代表團前往臺灣,參加5月20日的臺灣新正、副總統賴清德與蕭美琴的就職典禮。 據美國之音報導,一位不具名高級官員在5月13日上午對媒體簡報,宣布代表團成員包括兩位前官員,前拜登總統助理暨前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萊恩•迪斯(Brian Deese,民主黨),前美國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帝奇(Richard Armitage,共和黨),以及前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現任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卜睿哲(Richard Bush),與現任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勞拉•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 代表團將於本週末抵達臺北,除了參加就職典禮,也將與各界領導人物會面。加上本次,拜登總統任內已經派遣四次高級代表團前往臺灣,包括2021年4月、2022年2月,以及2024年1月臺灣總統選舉前。 高級官員指出,賴清德將成為臺灣自1996年來第五位民選總統,美國讚揚臺灣「自由公平的選舉,無縫且和平的政權交接」。官員讚揚臺灣不僅是該地區更是全世界的民主典範,而美國在過去二十幾年來,皆派遣跨黨派代表團參加歷任臺灣總統就職,這符合美國長久以來既有的一個中國政策,呼籲中國(中共)不需過度反應,如果有額外軍事壓力或脅迫行為,北京就是滋事的一方。 官員重申美國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不支持臺灣獨立,支持兩岸對話,並在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情況下,沒有脅迫地和平解決兩岸分歧;美國遵守由《臺灣關係法》、三項公報與六項保證構成的一個中國政策;美國期望與北京保持開放的外交跟軍事渠道之外,也繼續與臺灣維持非官方關係。 針對記者詢問,美國是否已經與賴清德討論過就職演說的內容,高級官員回答說,美國一直通過美國在臺協會討論演說內容,強調美國長久既定的兩岸政策,而從蔡英文政府到未來的賴清德政府,美國都「不希望動搖或改變現狀」。 媒體詢問今年二月時,逼近金門的中國船隻與臺灣海巡發生事故,此類事件是否令美國擔憂。高級官員回應,中國(中共)一直使用此種加大壓力和脅迫的手段,而且不只在兩岸,也發生在包括南中國海等地。美國持續對此關切,也與臺北方面密切接觸,並向中共高層直接提出對於此類脅迫行徑的關切。 2024年2月14日,一艘中國無船名且無註冊的船隻駛入金門限制水域,拒絕臺灣海巡署檢查後逃逸,在臺灣海巡船隻追緝時4名船員落海,當中2人不治身亡。該事故引發兩岸關係緊張,中共海警數度派艦艇編隊到金門附近海域。美國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皆敦促保持克制,勿單方面改變現狀。 之前美國曾表達擔憂中國(中共)透過虛假訊息跟錯誤訊息來影響臺灣大選,記者詢問是否持續有此擔憂,高級官員回應,美臺對此有著「緊密聯繫」,賴清德就職之後也將在這方面以及中國(中共)在灰色地帶的行徑,保持溝通。高級官員並稱讚臺灣在對抗虛假訊息跟錯誤訊息方面做得很好,在這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上,臺灣是最有資格發出危險信號的,而美國將從臺灣當局獲取建議。 對於拜登總統派遣跨黨派高級代表團參加總統就職典禮,臺灣駐美國代表處告訴美國之音:」對於美國政府循例宣布派代表團訪臺出席及慶賀新任賴總統清德於5月20日就職典禮,我政府歡迎美方之決定,蓋其展現美國對臺灣堅定長期之支持,以及反映臺美關係堅若磐石。」△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5/16/8280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