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共圍堵失敗 台灣接待51訪團逾500外賓(圖)
 
2024年5月30日發表
 
台灣總統賴清德近日表示:近期有51訪團逾500外賓來台訪問,台灣與國際社會越來越緊密。(台灣總統府網頁截圖)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孔屏綜合報導)於5月20日就任台灣總統的民進黨主席賴清德週三(5月30日)表示,這段時間共51個訪團、逾500位重要外賓來台,台灣與國際社會關係越來越緊密,是世界的台灣,訪賓們都讚許台灣民主的力量,我們也將積極跟各國深化實質夥伴關係。 據自由時報報導,賴清德在中執會表示,過去這段時間,共有51個訪團、超過500位重要外賓來台,參加他和副總統蕭美琴的就職典禮,他也在總統府接待了許多訪團。訪團來台致上祝福,除了展現各國對台灣的肯定和支持,也顯示出台灣與國際社會關係越來越緊密,是世界的台灣。 賴清德指出,無論訪賓是首次訪台,或已經多次造訪台灣,他們都讚許台灣民主的力量。我們也會積極跟各國深化實質夥伴關係,持續守護民主自由的價值,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促進世界的繁榮發展。 賴強調,未來,台灣仍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需要各位中執委及黨部同仁的力量,我們一起來打拚。 「民主同盟」突破中共封鎖 台灣的外交空間一直受到中共的全力打壓,中共利用所謂的「一個中國」的政策,壓制國際社會不得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 根據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網站介紹,自2000年至2006年,中共已先後挖走台灣五個邦交國如馬其頓、賴比瑞亞、多米尼克、格瑞那達、塞內加爾。北京向國際社會成員警告,凡與中國有外交關係之國家不應派遣部長或資深官員訪問台灣。北京也不允許和中國有邦交的國家與台灣官方有任何形式之接觸,即使是國會議員亦不例外,例如,北京抗議瑞士國會上院議長於2005年8月訪問台灣。 據美國之音報導,2016年台灣進入民進黨總統蔡英文執政後,巴拿馬、多米尼加、薩爾瓦多與尼加拉瓜等國家先後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都加入了「一帶一路」。 此外,中共反對任何國家特別是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同意台灣總統過境。中共還打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例如,中國反對台灣加入「南太平洋觀光組織」(SPTO);阻止台灣申請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等。 中共公開否定台灣的國家主權、矮化台灣的國際地位,例如,中共強制國際體育比賽或國際活動場所不得懸掛中華民國國旗、國旗圖案,並要求將中華民國國旗圖樣移除,等等。 中共利用經濟利誘收買台灣邦交國的政府要員和政客,並用豐厚的承諾引誘他們與台灣斷交,孤立台灣。台灣的國際空間越來越小。其實,金錢是買不到真正的朋友。 武統學者李毅曾說過:中共沒本事統一台灣,明明台灣不是中共的,可是中共又要臉,每年送200-300億元人民幣給120小國窮國,只因為人家喊一句「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睜著眼睛說瞎話。 中國有許多處於社會底層的貧困民眾,因為看不到未來而絕望,出現了跳橋、跳河、跳樓、上吊等自殺潮,但是中共對此熟視無睹,繼續用金錢外交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 然而,上天把科技經濟的命脈——小小的指甲片大小的高科技晶片產業賜給台灣,並且讓台灣的晶片技術和產能在全球遙遙領先,每年向全世界提供了超過一半以上用量的晶片,台灣成為全球晶片產業的超級巨星。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TSMC)成為世界第九大市值的公司。 台灣半導體產業取得非凡的成功,從而令台灣成為世界各國爭先與之交好的神奇國度。 再加上,過去八年,台灣前總統蔡英文提出新的外交策略,其主要內涵為「以互惠互利的方式發展雙邊關係,並加深與民主國家之間的交流,建立『民主同盟』的概念」,台灣逐漸與許多沒有外交關係、但是理念相同的民主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成功突破了中共對台灣的外交封鎖。 台灣的鄰國日本和韓國表示:一旦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韓國有事。如果中共武攻台灣,澳洲、日本和韓國都表示不會袖手旁觀。 過去,外界一直懷疑,萬一中共武力犯台,美國是否會出兵台灣相助?5月25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美國軍校最高學府西點軍校(West Point)的所有師生面前明確的鄭重宣示,台灣是美國的盟友、核心利益,美國會使用武力保護盟友! 對此中共氣得跳腳,但也無可奈何。△
 
分享:
 
人氣:30,16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中國房東「一鋪養三代」美夢破碎  !100萬搶到的商舖
中國房東「一鋪養三代」美夢破碎 !100萬搶到的商舖
博士碩士畢業即失業!大學生找工作陷入困境!北京職場就業率1:10萬?
博士碩士畢業即失業!大學生找工作陷入困境!北京職場就業率1:10萬?
車主:「誰買誰後悔」!  比亞迪失控 剎車失靈 !
車主:「誰買誰後悔」! 比亞迪失控 剎車失靈 !
理想新車碰小石頭 直接斷軸「崴腳」!蔚來電動車油門和剎車失靈
理想新車碰小石頭 直接斷軸「崴腳」!蔚來電動車油門和剎車失靈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