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5年1月4日發表
人氣:4,686 分享:
|
|
海歸被拒 中國公務員選調政策凸顯政治忠誠優先 |
|
【人民報消息】海外名校畢業生一度曾是中國各地選調公務員的熱門對象,然而近年來,隨著政策風向的改變,海歸留學生正逐漸被排除在外。近期北京和廣東等省份的選調更相繼對海歸人士關上大門。專家分析,這一變化反映出中共對政治忠誠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洋學位」持有者對政權「潛在威脅」的警惕。
據美國之音報導,從公務員選調中脫穎而出是不少中國留學生的夢想,但從去年開始,中國多省市相繼收緊對海外留學生的選調政策。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哈佛、劍橋、牛津等名校的學生以往可以報考廣東的公務員選調,可是以這三所大學為首的60所海外名校已從今年的名單上消失。山東2025年的公務員選調也向海外大學的中國留學生關上大門。另外,河南省近日發布有關通知,普通類選調和法檢專項選調可以面向境外大學,但也明確要求須為碩士以上畢業生,且大學階段在國內大專院校就讀。
悉尼科技大學中國學副教授馮崇義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在上世紀80年代,出國留學被視為改革開放的標誌,當時「洋學位」的含金量極高,政府公務員體系也會優先錄用。到了江澤民、胡錦濤時代,海歸人士依然吃香,但是隨著習近平上臺,最近十年,回國的留學生日益受到當局歧視。
有「背景」的留學生畢業後傾向選擇進入體制
在美國華盛頓州留學的中國學生韓宇濤對美國之音表示,在美國的中國學生只要家裡條件優越,畢業後都寧可回國並選擇進入體制。
韓宇濤說:「家裡在中國條件比較好,不管是有錢還是有權,這樣的人最後大多會選擇留在中國,因為留在美國的話,他的環境、生活是要降級的。沒有人會選擇降級自己的生活。他來到這裡上個學也就是為了拿一個學歷。之所以他們想回去進到體制內,一種是家裡有錢,他在這裡上學後回去,也會想方設法進入到體制內去獲得權力。家裡本來就有權力的,肯定會讓孩子利用海外的學歷進到體制內去陞官,保持他們家族的權力。」
所謂選調公務員是指中國各省組織部每年從高校選調應屆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幹部後備人選進行重點培養。他們的待遇和升遷優於一般招考的公務員。
選調生分為普通選調和定向選調。普通選調大多分配到鄉鎮和街道等基層單位工作;而定向選調生往往面向縣、市機關,甚至是省直機關。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獲得選調機會的學生通常是贏在起跑線上。
謝田說:「據我瞭解,被選調的人會被特意培養,選拔他作為公務員,特意培養他以後當官,人事檔案的對待方式是不一樣的。這個人對中共來說就是一個種子、共產主義的苗子。這些往往是有背景、來源的,或者有特別關照的,不是一般考上公務員的平凡的人可以得到的。」
2023年10月,中共官媒《中國新聞週刊》曾報導,北京、上海、重慶、廣東、山東、四川、河南在內的多個省級行政區對歸國留學生開放了定向選調。
謝田說:「對於『紅二代』來說,他們從來就不缺乏從政、經商發大財的機會,但是中共有時候為了營造改革開放、歡迎外資外企、歡迎投資的良好環境,也可能需要海歸的,在外面受過訓練的,或者熟悉國外市場的人。疫情過後,經濟一直沒有開放,美國又展開貿易戰了,跟這些都有關係。」
時隔一年風向逆轉,多地選調公務員又開始對海歸人士關閉大門。綜合中國媒體分析,比起公務員考試,選調生的選拔具有更高的政治標準。比如,河南等多個省市對選調生的報考資格,明確要求必須符合下列其中一項條件:中共黨員;擔任過學生幹部連續一年以上;獲得校級以上獎勵;大學期間具有參軍入伍經歷。按照媒體的說法,政治素質過硬、事業心和責任感強等標準,被放在最前頭。
分析:海歸留學生被中共視為雙刃劍
謝田表示,在中共眼裡,海歸的留學生是具有潛在威脅的雙刃劍。
「在中共看來,他們帶來外國管理經驗、知識的同時,往往也會帶來西方的思想、理念、做法。他們會看不慣中共的官僚體制和黨文化。他們會多多少少帶來自由、民主的思想,那些反對共產主義的思想,」他說,「這對中共來說一直是雙刃劍。有一段時間它可能覺得這些引得太多,或者帶來的危害太大,會影響到政權的時候,它就會收緊一些。」
悉尼科技大學學者馮崇義則認為,疫情與白紙運動促使中共政權對留學生群體加強警惕。
馮崇義說:「以前海外學位是很好的敲門磚。學生的父母會有這樣一個印象:拿個洋學位對就業、升職會有幫助。這些人會叫兒女出來,還是期待他們回國之後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但是現在想留在外邊的人更多,迫不得已才會回去,回去後就業也有困難。新冠後,海外的留學生知道(中共)隱瞞疫情、讓病毒擴散這些真相。其實留學生是突破中共訊息控制一個非常有力量的群體,這跟中共訊息封鎖形成大的衝突。白紙運動時,國內的學生要求海外的留學生在外面支持他們。他們就站在了政府的對立面,加劇了留學生群體跟政府的對立。」
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曾偉峰向美國之音表示,中共當局對於任用海歸留學生有保留,除了政治因素,還有實際考量。
曾偉峰說:「在廣州、上海這些高度國際化的城市,可能會想用這些擁有外語能力的人才。我猜他們現在不用,可能是他們覺得沒那麼好用,效益沒那麼高,對中國的情況可能沒那麼瞭解,第二個可能是,(海歸人士)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們在政府體制裡面不一定有所發揮。他們家庭背景本來就比較好,所以可以出國留學。他們覺得自己比較優越,因此很難在基層做事情。現在中共體制內的人必須刻苦耐勞,要不斷接受黨的思想教育。有可能政府發現海歸人員有用的比例不高。」
調查顯示17%留學生畢業後首選考公務員
根據中國招聘求職平臺「獵聘」2023年進行的調查,受訪的海外留學生的畢業規劃首選中,「考公務員」佔比17%,反映了海外留學生對體制內的嚮往相當強烈。學者曾偉峰相信,中國公務員選調對海歸人士關上大門的消息,會讓中國留學生進退兩難。
他說:「在習近平強調國家安全的體制下,對這些海歸人員更為提防,其實會讓這些人員感到挫折,間接也讓海歸人員這個群體產生負面的觀感。對於已經出去的人來說真的是進退兩難。他們在國外因為很多原因受阻,找教席也不容易,回去中國好像也沒有辦法獲得更好的機會。」
隨著中國公務員選調政策愈發聚焦政治忠誠,海歸人士的處境愈加尷尬。這一趨勢折射出中共政府在國際化與政治安全之間的權衡,同時也讓人擔憂,這是否預示著中國正邁向更加封閉的未來。
悉尼科技大學學者馮崇義認為,海歸的排斥反映出中共對外部世界的疑慮日益加深。他說,選調公務員把海歸人士拒之門外,讓中國人無法和世界文明合流,並導致中國從新走向封閉。△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4/87761.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更多文章導讀 |
|
|
 |
 |
 |
1. 中南海捅馬蜂窩了 傳丁薛祥被停止工作
(30,459次)
2. 習近平張又俠內鬥激烈 殃及陸軍司令
(29,690次)
3. 對習不滿!軍中興起持槍反抗調查
(26,885次)
4. 習再度換將一臉晦氣 傳軍權已由「他」掌控
(24,805次)
5. 陸軍司令李橋銘被抓?張又俠吹響倒習集結號
(23,677次)
6. 亡黨即將來臨 習近平慌不擇路
( 23,468次)
7. 中國巨變已現端倪 張又俠正祕密策劃重大驚人行動?
(23,120次)
8. 多個跡象顯示習軍權不穩(圖)
( 23,047次)
9. 南部戰區也不提「習主席」 習身家安全由不得自己
(22,925次)
10. 讓習變成光桿司令!「討習反共」賦予 《推背圖》新解讀(圖)
( 22,680次)
11. 北京再現血色天空 習被嚴重警告?(圖)
( 22,671次)
12. 習近平,天堂有路你不走!(圖)
( 21,861次)
13. 年底爆發討薪潮 中共公安部緊急要求八個不能再發生(圖)
( 21,603次)
14. 習在海南計劃的陰謀被揭穿(圖)
( 21,253次)
15. 中共如此斂財將逼各省鬧獨立
(21,154次)
16. 李強提「維護」無「堅決」 丁薛祥露面兩度給鏡頭
(21,013次)
17. 傳韓衞國上將被抓 習嫡系再折將
(20,914次)
18. 反腐風暴突變反習浪潮 張又俠怒砸習夫妻店
(20,790次)
19. 對臺動武苗華另有打算 習派發生了顛覆性鬥爭(圖)
( 20,750次)
20. 習近平高調紀念喬石 再釋權力不穩信號
(20,651次)
21. 阿薩德祕密逃生通道被曝光 中共高層也有
(20,585次)
22. 退休常委家族恐被倒查 習近平要「武統」中南海(圖)
( 20,437次)
23. 陳輝新晉上將與陸軍政委 再佐證習軍權旁落
(20,254次)
24. 王毅近期露面有點怪 傳被習怒斥
(20,063次)
25. 習2025年下臺 英國著名預言家特別談到法輪功和神韻
(19,837次)
26. 青海一週七高官落馬 趙樂際舊部親信被團滅
(19,732次)
27. 軍報連發4猛文 習自曝黨內矛盾(圖/視頻)
( 19,534次)
28. 中國經濟越來越爛 失業潮席捲北京上海(視頻)
(19,471次)
29. 網上瘋傳北京一零零後辭職信 火爆全網(多圖)
( 19,468次)
30. 傳中共軍隊兩軍官對抗調查槍殺多人 亂黨末世怪事多
(19,345次)
31. 中央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高官在45國中被要求制裁(圖)
( 19,266次)
32. 中國經濟增長成絕望 政局待變(圖)
( 19,154次)
33. 中共高官為何屢屢投入「政治騙子」懷抱
(19,111次)
34. 溫家寶親筆信釋放何種敏感政治信號(圖)
( 19,089次)
35. 為何如此多中小學生跳樓輕生
(18,881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