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澤連斯基:川普的強勢可幫助結束俄烏戰爭(圖)
 
資料圖: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於 2023 年 12 月 12 日在華盛頓特區艾森豪威爾行政辦公大樓印度條約室與美國總統喬·拜登舉行新聞發布會並發表講話。 (Photo by 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表示,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強勢而且難以預測」,而這些特質可以幫助結束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 不過,澤連斯基又表示,已經持續將近三年的俄烏戰爭也不可能像川普在美國大選選戰中所說的那樣,可以在一天之內結束。 據美國之音報導,澤連斯基是星期四(1月2日)晚在接受烏克蘭電視臺採訪時作上述表示的。 「如果川普立場強硬的話,戰爭的『熱戰』階段可以很快結束,」美聯社援引澤連斯基的話說。 「我認為(川普)強勢而又不可預測。我非常希望川普總統的不可預測性主要用於針對俄羅斯聯邦,」澤連斯基在受訪時表示。 川普將於1月20日宣誓就職,開啟他的第二總統任期。川普從未公開詳細闡述他對烏克蘭的政策,但是他過去的言論讓外界對美國是否繼續成為烏克蘭最重要、最大的軍事支持和援助者提出了疑問。 澤連斯基多次對外保證,來自華盛頓的支持和援助仍將持續,而且他在川普去年11月初贏得美國大選之前,就曾在紐約與他舉行過面對面的會晤。 美聯社指出,在川普即將宣誓就職和俄烏戰爭即將進入第四個年頭之際,如何與何時結束二戰以來歐洲這場最大規模衝突的問題越來越明顯地出現在人們面前。 俄軍目前控制了烏克蘭大約20%的領土,並且在過去一年,利用烏軍防衛力量不足的弱點,在烏東前線持續對烏軍陣地進行蠶食,並在付出高昂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的情況下逐漸攻城略地,取得一些進展。 美聯社指出,戰局的趨勢對烏克蘭不利,烏軍在前線不僅兵力不足,而且武器彈藥也不寬裕。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和援助至關重要。 澤連斯基表示,他上個月前往巴黎出席巴黎聖母院修復重新開發儀式時,曾經與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川普舉行三方會談,而馬克龍提出的俄烏達成停火協議之後,在烏克蘭部署西方維和部隊的提議受到川普的贊同。 「但是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說我們未聽說哪些具體的國家將參與這一倡議,以及美國是否也會參與,」澤連斯基說。 澤連斯基決心要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北約表示,烏克蘭總有一天會成為北約成員國,但是在俄烏戰爭結束前不會加入。 「(在烏克蘭)部署歐洲部隊不應排除烏克蘭未來加入北約的可能性,」澤連斯基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指出。 烏克蘭一支突擊部隊去年八月初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下越境攻入俄羅斯庫爾斯克州邊境地區,並且一直在當地抵禦試圖將他們圍殲或趕回烏克蘭境內的俄軍和朝鮮特種兵的進攻。 澤連斯基將這支烏克蘭奇兵稱為未來和談中的一張「王牌」。 烏軍是二戰以後首支成建制、成規模攻入並佔領俄羅斯領土的外國軍隊,但是這一大膽的行動並未改變戰局,也未迫使俄軍主力從烏東前線後撤回防。俄軍目前在庫爾斯克州聚集了一支五萬人的隊伍,並且在朝鮮特種兵的支援下,持續對烏軍發動攻擊。烏軍佔領的俄羅斯領土至今已經丟失了大約40%。 不過美聯社援引澤連斯基的話說,烏軍這支奇兵攻入俄羅斯領土壯大了軍威、讓亞洲、南美和非洲國家對烏軍刮目相看,而且讓俄軍尷尬異常、威風掃地。 另據法新社報導,澤連斯基在受訪時也承認,俄軍在前線沒完沒了的攻勢讓烏克蘭守軍時刻忙於抵禦和抗衡,目前體力透支,非常疲勞。 「他們在推進,而我們的人疲憊不堪,」法新社援引澤連斯基的話說。△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4/8776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