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25年10月27日
發表
人氣:1,233
分享:
|
|
|
| BBC:四中全會釋放的三大信息 |
| |
|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文謹報導)中共四中全會已經結束,雖然中共政權表面看起來波瀾不驚,但是釋放出來的信息卻讓國際瞠目結舌。BBC中文網發表文章稱,從會議及公報中得出了的三大信息。
10月20日到23日,為期四天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第四次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四中全會)已然落下帷幕。對會議和會後發布的公報,BBC中文網在10月26日發表文章指出,從會議及公報中得出三個重點信息。
第一個重點是,反腐風暴可能比我們想象得要大。
中共二十屆中央委員會2022年產生,共有205名中央委員,171名候補委員。四中全會的出席者佔現任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376人總數的84%,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在X平台分析:這可能是後毛時代最低的出席率。
根據統計,大約18%的中央委員和14%的候補中央委員缺席,因此,2025年中共四中全會只有168名中央委員和165名候補中央委員出席,創下二十大以來歷屆中共全會出席率最低紀錄,未出席的中央委員中其中一人已去世,10人已遭清除,這意味著仍有26名失蹤。
BBC提出疑問,這些缺席成員是否意味著最新一輪「反腐」行動中被拿下的高層官員比報導的多?
中央委員會的33名將領中,似乎有22人未出席全會,其中包括已正式被免職的8人,但另外14人在哪裡?他們是誰?發生了什麼?
缺席的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中,有10人是文官,其餘27人均來自軍隊系統。軍隊系統總共42名中央委員,27人缺席,缺席率高達63%。
四中全會確認開除14名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黨籍,其中9人來自軍隊。
BBC分析,這些落馬將領呈現出很強的地緣關聯性。何衛東、苗華、林向陽、秦樹桐、王秀斌都出身於31集團軍,31集團軍軍部駐福建廈門同安,習近平1985年至2002年間在福建工作長達17年,期間曾14次視察該部隊。2014年8月1日建軍節,習近平還專程視察31集團軍,也是他第14次視察該部隊。王春寧雖然不屬於 31 軍,但同屬原南京軍區,即軍改後東部戰區的前身。另外三人則跟掌握人事大權的苗華關係深厚。
上述將領中,唯一沒有提前公布處理的是候補委員張風中,張風中曾經是火箭軍政治工作部主任,這可能意味著軍隊貪腐規模極大,同時整肅範圍還在不斷擴大。
最令外界吃驚的是,這些集體落馬將領都是習近平親自提拔並信賴的親信。
由此引發政治分析人士的爭論,是代表習近平的權力被消弱?還是顯示出習近平是一個偏執的領導人,擔心權力集團形成可能會超出其控制範圍,所以無論職級高低,是否是親信都要鐵腕打擊?
不管如何,外界一致認爲,這一現象除了説明習近平用人失察之外,習近平也面臨無人可用的窘迫境地。
第二個重點是科技「自立自強」。
黨媒新華社的會議通稿再次提及「自立自強」,習近平的口號「新質生產力」在中國政府文件中頻繁出現,涵蓋推動自主研發高端技術——往往具有軍事用途——並透過民企、國企與解放軍的合作加速落地。
大陸媒體人李承鵬對此的解讀是,「過去的粗放式生產力玩不動了不賺錢了,要升級,比如過去地方政府靠賣地、建廠,以後要玩AI、量子通訊、新能源。但,因為國際制裁、貿易戰,外邊能幫你的朋友越來越少,加之內部制度和貪瀆,這個短時間很難。也就是說,村里本來加工皮鞋的,現在要轉型新能源,這真不是黨中央一個五年計劃,或者靠偷技術,就能完成的。
第三個重點是,鼓勵國內消費。
李承鵬指出:「大家不是不想消費,大部分是真沒錢了,精盡人亡了。有點錢的人也不敢消費和投資,因為怕你政策又變,遠洋捕撈,關門打狗。」
BBC報道,學者曾警告北京必須重新平衡經濟,將重心更多放在國內消費,而非出口。原因在於,長期而言,中國居民消費占GDP比例過低並不可持續
法廣的文章說,由於房地產危機,社會保障體制薄弱,以及居高不下的青年失業率,導致民眾消費低迷。
△
|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0/27/92827b.html |
|
打印機版
|
|
|
|
|
|
 |
 |
 |
|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