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年10月31日
发表
人气:1,006   
分享:
                  |  | 
 |  | 天下奇谭(390)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之真意 |  |  |  | 刘晓 |  | 【人民报消息】“治大国若烹小鲜”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一句话,他出自先秦道家人物代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六十章,原文是:“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小鲜”即小鱼。
通常现代人的理解或是“治理国家就如同烹制小鱼这类小菜一样容易”,或是“治理大国就好像烹煎小鱼,油盐酱醋等调料放得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不能少”。这显然不是老子的本意。这种误解大概从清朝开始。
不过,也是在清朝,尤其在晚清,包括罗振玉、马其昶等一批知名学者都曾对这句话进行了考证和辨析,这大概与当时局势和对国家命运担忧有关。
通过这些学者的考证,人们了解到了最初古人的理解。汉初《毛诗故训传》对此的注释是:“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意思是古人烹煎小鱼的方法,就是下锅后不能老是翻动,即所谓“烦”,否则小鱼就全弄碎了。由此引申,治理国家也不能老是烦扰百姓,否则就会使民心散,即失去民心。
清朝乾隆时期的史籍编修杭世骏,在他所著的《订讹类编》中,除了收录时人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误解外,还予以纠正,认为“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烦则人劳,扰则鱼溃”与《毛诗故训传》中的意思同。
无疑,通过结合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治理国家就象烹煮小鱼一样,烹煮小鱼时不能翻动,翻动过多,小鱼就破碎了。同样治理大国不能政令繁苛,不要动辄扰民,否则国将变的混乱。
那么,老子说这句话的真意仅限于此吗?
通读《道德经》,我们会发现,老子除了阐述天地万物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的“道”之外,还反复强调“德”的重要性。
根据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和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写本,《老子道德经》实际是分《德经》和《道经》两部分的。老子在《德经》之首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在此,老子站在觉者的角度,即“道”的层次向世人阐述“德”。
“上德不德”意思是在“德”的上面还有更高的境界“道”,那不是用德来衡量的,当人得道修成后,其自身的“德”已完全演化成高层次高能量的物质“功”了;而过去修道者也必须是大德之士才能被道家师父挑选作徒弟,才能达到此层次, “是以有德”。简单说,“道”是“德”的升华, “德”是“道”的物质基础,但却是低一层的东西。
“下德不失德”意思是“道”以下的层次衡量标准即是“德”,“不失德”便是它的最高标准,德在人类这一层次是最珍贵的东西,失之便不再有,故“是以无德”。德既珍贵又实实在在,存在于人生生世世的生命中。人世中的一切得失,老、病、死,福、禄、寿、幸与不幸,均由自身带的德的多寡起著绝对的制约作用。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在道的境界,无所谓为不为,连人认为的“无为”也不存在,“下德无为而有为之”,在人这一层次,守德不失德可谓是无为,但守德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已的要求,相对于道的境界仍是一种有为的状态,与在“道”那种大自在的无所谓为与不为是有本质区别的。
老子随之作了进一步说明:“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依境界由上至下由高至低:道、德、仁、义、礼。
而儒家在“大道既隐”后,强调仁义礼智信,就是为了在人世间规范人的德行,使人具有道德,使整个社会维持在一定的道德水平,使有缘人由此走上修道之路。换言之,从有德之人成为修道之人,就是一个脱离人向上升华的历程。德是得道、修道、成道的基础。
同样对于君王,老子也提出了要求,也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深层次意思,即如果君王“以道莅天下”,那么治理国家就象烹制一盘小鱼那么简单。因为他修德,所以会让普天下的人民守德尊道,如此治国,一定会国泰民安。因此,老子传递的是:真正的统治者,一定要修德于天下,不要折腾老百姓。
而一个修德的君王,也是可以走上修道之路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曾求道、修道成仙。那君王要修的“道”是什么?正如老子在开篇中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道”不是“常道”,不是一般的道。
在第七十章中,老子进一步说明真道的可贵:“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有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pi1褐而怀玉。”
正因为他不是一般的“道”,不是随随便便让人得的,所以才非常珍贵。为了让有缘人得道,让上士最终返本归真,老子在短短的五千字中告诉了人们这个“道”的含义以及与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的关系,如何做人并最终如何达到返本归真等一系列问题。
无疑,这个非同一般的“道”是万物的根本,它广大无边且而执行不息,执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源,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取法于地,是以有“人道”,即人应奉行的法则;地取法于天,是以有“地道”,即地应奉行的法则;天取法于道,是以有“天道”,即天应奉行的法则;道则取法于自然。
也就是说,“道”是老子所认识到的天地万物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即顺乎自然和无为。那么,既然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这其中是否也包括这个宇宙中那些高于人类的生命的产生和发展?那么他不就是造就这层宇宙生命,包括人类的这层法吗?不就是规范人类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最高法则吗?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如果说老子的“道”是这层宇宙生命的法则,那浩瀚的宇宙中是不是有最高的本源?有最高的道理?老子、释迦牟尼、耶稣之上是不是还有更高的主宰?是不是有囊括一切的创世主?如果有,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创世主所讲的法才是浩瀚宇宙生命返本归真的根本大法?
 (源自干净世界《天地人》频道)△ |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0/31/92872.html |  |  |  |  打印机版 
 
   |  |     |  |  |  |  |  |  | 
|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