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清 高其佩《山水》,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人民报消息】第三十章 相府
危急时刻,只见白云飞额头绽放数道金光,额头处赫然出现第三只神眼,汇聚天地日月之精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白衣童子此时光明大显,幻化成千手童子模样,施展神通将骷髅魔王瞬间化为灰烬。
这边,曾青肉身消亡,形神全灭。
这神奇的场景把莫长老、童瑶、清云等五位清字辈弟子及虚云、慧觉、云霄、萧明远、楚临渊和张大壮,还有清风寨寨主盖九霄、黄霸天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曾青一死,那些傀儡失去控制,不再自爆,但药性还在,如木偶般原地不动。
此时,众人看到白云飞身现神迹,都倒地便拜。
白云飞见曾青已死,大阵已破,逐渐收敛神体,恢复本来模样,站立身形,向大家喊道:「莫长老、童瑶,各位道友、盖寨主、黄寨主,大家快快请起。」
众人慢慢抬头看白云飞,都激动万分。众人劫后余生,纷纷感谢白云飞的救命之恩。
白云飞道:「天色不早了,我们还是先到相府要紧啊。」
众人收拾战场,将傀儡之人捆绑,随同赶往相府。
白云飞等众人收拾行装,刚走出如意巷,忽然看见又来了一队人马,不禁大吃一惊。
众人仔细一看,是丞相府的赵管家带领相府侍卫前来迎接。
原来,白云飞和曾青打斗时惊天动地,萧丞相派人探查,看装束和谈话知道是太子等人前来。
赵管家看到白云飞,慌忙施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白云飞忙上前搀扶道:「赵管家,快快请起。听莫长老说过,你曾到天山派寻我,这回终于见面了。」
赵管家双目含泪起身道:「能见到太子殿下,真是天佑我大梁啊。」
于是,太子在众人的陪同下来到丞相府。大门处,萧丞相看到太子急忙要施礼,被太子洪启隔空扶起。
太子道:「此次能够顺利回到京城,多亏萧老丞相运筹帷幄,安排得当啊。」
萧丞相眼里含泪道:「多年的心愿达成,老臣死而无憾了。神明在上,天佑大梁啊。」太子一行随萧丞相入丞相府。
直至来到丞相府,大家一路悬著的心才终于松口气。太子转身,对著一路上跟随自己的各大派弟子及清风寨寨主等人道:「洪启感激诸位出生入死,舍命相随,在这里谢过了。」
众人道:「天佑大梁,太子安康。」
萧丞相吩咐赵管家安排众人休息,命相府侍卫把在如意巷俘获的傀儡暂时关押在相府,单独把太子领到府里内室。此时,太子已施展天山派神功,将易容术解除,恢复本来面目。
只见相府内室,书案旁正站立一人,头戴紫金凤凰钗,雍容华贵,容貌威严,太子和萧丞相一见,慌忙倒地跪拜:
「儿臣参见母后。」
「微臣叩拜太后娘娘。」
刘太后此时看到多年未见的太子,再也控制不住,已经泣不成声,哭著说道:「我儿,快快起来。萧丞相快快平身。」待太子起身,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哭了一会儿,刘太后忙擦拭眼泪问道:「洪启,你这些年过得还好吗?」
太子道:「都托母后的洪福,儿臣一切安好。都是儿臣做得不好,让母后挂念了。」
刘太后不愧是当今太后,母仪天下,很快调整情绪,正色道:「太子,既已回京,如潜龙入海,凤鸟还巢。下一步,作何打算啊?」
太子洪启胸中早有筹谋,凛然说道:「当年是禁卫军统领韩夜和刘浪与宗亲王合谋,在京城郊外猎场设伏暗算我和镇远侯。如今,摄政王身居高位,大权在握,而且已然知晓儿臣回京的消息。依儿臣之见,应速下决断,兵贵神速。今夜就动手,折其羽翼、断其臂膀。」
刘太后笑著说道:「太子所言甚是。」转头对著萧丞相道:「萧爱卿,遗诏和摄政王一伙的名册都准备好了吗?」
萧丞相看著眼前太子决断的一幕,激动地说道:「老臣早已准备妥当,只等太子殿下归来。」
太子看著萧丞相递过来的名册,翻到京城大臣那页,说道:「京城守备同摄政王是一伙,今夜动手必须将他先换掉。」
刘太后道:「哀家早已将换防的军中虎符带在身上。」说完从怀中拿出调兵谴将的兵符交给太子。
太子接过兵符,问道:「距离京城最近的将领,可是大将军李威?」
萧丞相道:「正是大将军李威。」
太子道:「好,那就依计划而行吧。」
三人商议完毕后,太子和萧丞相各自行动。
刘太后看到太子的英姿和筹谋,甚是心慰,出了相府内室,在宫中侍女的陪伴下,出门乘坐鸾驾,奔庆仪宫而去。
第二日清晨,大梁朝文武百官走上朝堂,惊奇地发现刘太后早已立于龙位之旁。
摄政王昨天知道计划败露,太子将要还朝。当晚做了两手准备,一文、一武。
一是联系王公贵族、皇亲国戚和这三年来投入自己府上的门生,在朝堂上发难,逼太子退位;二是联络军中将领和昔日部下,集结军队布防京城和朝堂周围。
摄政王今日来到金銮殿上,感到不同寻常。首先是朝堂上,文东武西的百官中,自己昨夜安排的人马一个都没有来;再看,朝堂周围的禁卫军也都是陌生面孔;三看,皇位龙椅之旁,站著刘太后。
摄政王和文官、武将跪倒齐呼:「参见太后娘娘。」
刘太后笑道:「众卿家免礼平身。」
摄政王和文武百官纷纷起身,摄政王正在狐疑、猜测的时候,只见大殿东侧,萧丞相出列。
萧丞相跪倒称:「启禀太后娘娘、摄政王,微臣有要事启奏。」
刘太后威严地说道:「萧爱卿,所奏何事?」
萧丞相从怀中掏出当年梁文帝的血诏,对著刘太后、摄政王和文武百官道:「微臣这里有当年先帝的遗诏。」文武百官一时间议论纷纷。
摄政王闻言脸色大变,大声斥责道:「先帝的遗诏是真是假,为何现在才拿出来啊?」
萧丞相不慌不忙地说道:「是先帝的遗笔,诸位请看。」说完将诏书在大殿上展开,引得文武百官都来观看。
众人正仔细观看之际,早有御书院大学士当堂辨认,确认是先帝的遗笔。
朝堂发生的一切正按原计划进行。此刻刘太后沉著冷静,心知此刻决不能有半点差错,威严地说道:「呈将上来。」
太监急忙来到萧丞相身旁,双手捧回遗诏,转身毕恭毕敬地跪呈给刘太后。
刘太后接过遗诏,当堂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事关江山社稷,突发紧急,朕将皇位传位于太子朱洪启。开元初年三月九日。」
群臣闻听,面面相觑。刘太后用缓和而又不失威严的语调说道:「萧爱卿,为何才来启奏,太子失踪一案可有下落?」
萧丞相忙道:「因当年太子失踪,故而隐藏这份遗诏。现如今太子已寻回,老臣对先皇也好有个交代了。」(待续)
(转自《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