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范冰冰再陷風波「想要重新來」又惹怒誰?(圖)
 
方圓
【人民報消息】就在日本首相告示早苗「台灣有事」論和中共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斬首論」引爆的風暴導致中日兩國關係降至冰點之際,11月22號,中國女演員范冰冰憑藉影片《地母》獲得了金馬獎影後,這個好消息在中國大陸又引發了一場風波。 第62屆台灣金馬獎22號落幕,范冰冰憑藉由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執導的新片《地母》,成功拿下影後。 范冰冰在影片《地母》中挑戰了一個自己未曾嘗試的顛覆性的角色,她飾演一名馬來西亞農婦、巫師。她一改往日的精緻妝容,全程素顏,不但增重,還做了一個假鼻子,在田地裡勞作,曬得皮膚黝黑,並以多重語言演繹角色,展現以柔剋剛特質,極具穿透力的演出獲得評審肯定。 1981年出生的范冰冰出道很早,16歲參演了當年火爆華人圈的台灣電視劇《還珠格格》後一舉成名。兩岸的很多觀衆可以說是看著《還珠格格》長大的。之後她一步一步攀向中國一線女星行列。因為其直爽風格被中國影迷稱為「范爺」。范冰冰曾經是中國百花獎影后,摘取過2007金馬女配角獎,二度問鼎金馬影後。 2018年她深陷逃稅風波,被罰天價8.8億人民幣,甚至一度被列為「劣跡藝人」遭到中國嚴厲封殺,演藝事業因而中斷,幾乎沒有公開露面的機會。她也因此轉變方向,開始尋找海外工作機會,參演多部海外電影。她近年轉戰到韓國、馬來西亞等地拍電影,並移居香港。2023年出演韓國電影《綠夜》復出,參與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柏林影展等國際活動,並擔任多個國際影展評審,為一些品牌代言直播帶貨,慢慢回到大衆的面前。但其演藝事業復出腳步依然緩慢,直到2025年主演《地母》,角逐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後,重新獲得國際矚目。今年在東京影展空手而歸後,范冰冰在個人微博上寫下「關關難過關關過」。 當初范冰冰為了參演《地母》,嚮導演張吉安保證,什麼條件都可以配合,並放下身段去農村待了3個月,與當地農夫一起生活。凌晨3點就起床,從頭到腳全身都弄得黑黑的,清除牛糞、學做菜、學解降頭,而且堅持親自上陣不用替身,敬業到連張吉安都覺得有點可怕,可以為了這個角色爭取成這樣,他從來沒有遇過這麼義無反顧的女明星,「她甚至還把自己的衣服拿去給牛嗅,讓牛認識她只聽她的,連跟牛對戲都能產生默契。」 張吉安還說,范冰冰從來沒有跟她談過片酬,到現在都還是不知道她到底片酬多少,她還「帶資進組」,帶了整箱約上千片的面膜分送給劇組。 張吉安曾透露,入圍公布當天,范冰冰跟他通過電話,她掉著眼淚表示,她在2007年以《心中有鬼》獲得了金馬女配角,這次盼望能再以女主角獲獎身分站上舞台。范冰冰還説,這次入圍讓她重新燃起演戲的希望。 范冰冰會不會出現在領獎現場,一直是這屆金馬最大焦點之一,甚至有「包下整層飯店」、「會坐私人飛機來」的傳聞。 實際上,中國演員已經集體缺席金馬多年。2018年,因為台灣導演傅榆的金馬獎得獎一席感言,引發「統獨」風波,迄今很少有中港澳作品及電影人報名參加金馬獎。 在頒獎前幾小時,張吉安確認,范冰冰不會來台灣。當上一屆金馬影後鍾雪瑩宣布由范冰冰獲得第62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之後,張吉安表示:「范冰冰會用特殊的方式出現。」 當他代替范冰冰上台領獎,他立即撥通了范冰冰的電話。在電話中,范冰冰情緒激動,數度哽咽。她說,自己一直在拍戲也一直在看著直播,她首先對金馬獎的主委會和導演張吉安表示感謝,她還回想起當初,張吉安跟她討論角色的時候說:妳願不願意讓我摧毀你的臉?而她當時則毫不猶豫地回答地說:奉陪到底。 不過,范冰冰致詞時,除了感謝金馬獎對「華語電影人」的支持,特別強調了自己是「中國女演員」的身分,還不只一次提到中國,感覺她在致詞時兼顧到雙方,力圖不讓自己踩到紅線。 張吉安還透露,范冰冰無法親自來領獎的原因。他說,他們早在6天前已經拿到了簽證,但范冰冰有拍攝工作的安排,最後依然無法調整,所以無法前來。 不過也有許多網友認為,這可能只是一個藉口。在中共治下,演藝圈一直被中共操控著,加之,現在中日關係因爲臺灣問題引發巨大紛爭,正在風頭火勢下,范冰冰如果來臺灣領獎,那就是犯了共產黨的大忌,一衆小粉紅肯定對她不依不饒,上綱上綫,畢竟她已經因為逃漏稅的問題被中國封殺了7年,如果再次觸怒中共,結果可想而知。 范冰冰獲獎後,當晚她的工作室在微博發出了一條祝賀貼文。 但內文不敢提「金馬獎」及「台灣」2個關鍵字,只隱諱地說范冰冰榮獲「來自寶島的最佳女主角」,並向評審、劇組、觀眾一一道謝,把重點聚焦在作品上,結果這篇文沒過多久就被刪除,原因不明。 11月23號早上,范冰冰本人也在微博發文,回應獲獎的消息,她表示「剛回復完所有好友的六百多個祝福訊息後,爆啃了三隻大閘蟹,此刻,有點幸福,有點懵⋯⋯」,並附上自拍照和一盤啃過的大閘蟹照片。但這篇貼文隨即也被刪除。
范冰冰這張貼文被三度刪除。(微博截圖)
隨後,范冰冰把貼文又重發了一次。許多網友在評論區留言稱:「笑死我了,范冰冰這麼多年還是那個你拍我,我還會踢你的人,你刪了我再發!氣死她們,更愛你了冰冰姐。」「恭喜演員范冰冰成為金馬影后!你不服輸地再發一遍,那我就不服輸地再祝賀你一次!你再發千萬遍我們都陪著你。」 但是,范冰冰這個貼文最後還是沒能存活下來,三度被刪除。 此後,范冰冰又發了一個貼文,文中只有「嘻嘻嘻嘻!哈哈哈哈!」。並附上「FanBeauty」廣告,似乎是在表達自己對獲獎後的開心,同時也是在對刪帖的迴懟。 有網友跟帖說:「帖子又沒了,浪也太玩兒不起了吧!」這裡「浪」指的是新浪微博。 但是也有小粉紅在那鬧騰說:「中國大陸封殺的演員,台灣就會給獎。中國不進口日本水產品,台灣就瘋狂吃。」 「在驕傲什麼?這是被全面抵制的獎,知道對岸已經開始嘲笑了嗎?」 確實,由於中共抵制金馬獎,范冰冰得金馬獎的消息也無緣微博熱搜榜。大陸媒體的相關報導也被大面積刪除。還有網友提到,自己發出范冰冰得獎的短影音被刪。但有網友表示:「相對於金雞獎,金馬獎的專業性與權威性令人稱道。懂的都懂」,「愛給不給,國際認可即可。」 張吉安上台代替范冰冰領獎時表示,他一開始不明白為何范冰冰要這麼努力想要爭取角色。當時范冰冰向他表示:「我想要重新來過。」張吉安很感慨地表示,能用《地母》陪一位女演員重新出發,是當導演最大的福氣。 當年范冰冰的「陰陽合同」、「天價片酬」事發後,事隔2021年,「90後四小花旦」之一的女星鄭爽也爆出利用相同方法逃稅,賺進高達1.6億元的片酬。同時,也讓昔日一則補稅新聞被翻出。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曾經報導,自2018年10月展開影視規範稅收秩序工作以來,截至2018年底,自查申報稅款高達117.47億人民幣。 中國知名劇趙冬苓更爆料,這補稅的117億人民幣共牽涉7百多位藝人,但僅有范冰冰慘遭封殺。 多年來,「陰陽合同」在大陸影視行業企業和從業人員中較為普遍地存在,不僅助長「天價片酬」,而且涉嫌偷逃稅款、洗錢等。 法律意義上的「洗錢」一詞傳自美國。20世紀20年代,芝加哥一個叫卡蓬特的犯罪集團擁有大量現金,卻不敢存入銀行,該集團財務總監買來一個投幣式洗衣機,做起洗衣生意。每晚計算當天收入時,把贓款加入其中,再向稅務部門報稅。這樣一來,扣去應繳稅款,剩下的非法錢財就成了合法收入。這就是「洗錢」這個詞的來由。 實際上,大陸資本方為獲取巨額利潤,「陰陽合同」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各種五花八門的招數。 1、虛高投入成本「洗錢」。 很多中國電影成本動輒上億,但這樣的大製作落到熒幕上卻是槽點滿滿,比如2018年的奇幻電影《阿修羅》,由寧夏電影集團和真鑒影業聯合出品的奇幻動作電影,張鵬執導,吳磊、梁家輝、劉嘉玲領銜主演。耗時六年,投資7.5億元,聘請超過35個國家的200多位國際電影工作者負責電影的美術,服裝,聲效等,然而,《阿修羅》首日票房僅有2511.2萬;上映三天後,票房依然未超過五千萬,與其巨額投資形成對比,豆瓣評分才4.1,網友差評如潮,投資方隨即發布公告撤檔停映。 2、虛報票房收入「洗錢」。一億黑錢投資一部電影,真實成本一千萬。電影院、電視台等等實際收入一千萬。黑錢主人與電影女主角還可能勾搭在一起,通過女主角與電影院造假票房收入達一億。黑錢主人洗白一個億,順便還泡個女明星。而女主角獲得知名度和金錢,真正的雙贏。 大陸演員孫紅雷曾揭露過此類黑幕:「我們每天接到劇本,有70%都是不能拍的,拍了肯定賠錢。有些投資方就是通過拍影視劇來泡女演員、洗錢,亂七八糟的,讓這個行業不像以前那麼乾淨了。 3、化整為零、偽造合同、巧立名目「消化」巨額片酬。比如,一部電影只需100名群眾演員,但帳目顯示1000名,拍戲幾個月下來,這筆費用就非常多了。一些劇組有很多從未露面的「演職人員」,卻領取大量薪酬。這些人中,很多是某位導演或明星演員的親戚朋友。演職人員中的群眾演員等拍攝期間容易大量造假,難以核實的人員、職務等往往成為資金「出口」,積累的大量「空餉」最終成為明星的巨額薪資。 近日,大陸男演員于朦朧案曝光了中共權貴利用國有資本洗錢、買賣軍火的黑幕。 網民查詢「企查查」發現,于朦朧名下2間公司「上海起萌影視文化工作室」和「東陽鮮萌影視文化工作室」都曾被註冊第13類軍火煙火商標。隨著網友的追查,不僅于朦朧,郭俊辰、龔俊、易烊千璽等知名藝人名下也有類似被分類在軍火的公司商標。 傳聞說,有黑客組織公開放話,他們手裡握有價值200億的中共權貴洗錢合同,還有疑似真兇的供詞錄音。 (人民報首發)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1/25/93119b.html
打印機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11月25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