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港生杭州考察期間死亡 教育局欠交代引各界恐慌(圖)
 
聖保羅書院資料圖片。(郭威利/大紀元)
【人民報消息】一名聖保羅書院中五男生,上週五在杭州參加公社科考察期間死亡,校方及教育局至今未有公布具體詳情,引起傳媒以至公眾不同揣測。事件曝光後有大量家長及教師向前考評局經理楊穎宇「報料」,指北上考察成為報考公社科的必要條件之一,間接影響學生的報考安排。楊穎宇指,今次事件可能會令家長,未來以更「明智」的方法保護子女,勢必影響家校關係。 校方吁給予空間已啟動危機小組 教育局:不幸事件令人惋惜 聖保羅書院上週六(1日)向多間香港傳媒證實,一名中五男生在杭州參與公民及社會發展科交流活動期間「不幸身故」。該校週一(3日)發布新聞稿,指男生上週五(28日)離世,正調查事件及啟動危機處理小組,呼籲公眾給予空間。 教育局就指,有關考察行程一直順利進行,形容是令人十分惋惜的「不幸事件」,教育局隨團人員已立即提供支援,港府駐上海辦事處亦即時派員到當地為死者家屬提供協助。校方及教育局都未有提到事主死因。 楊穎宇:香港學生由「統戰對象」變成「統治對象」 事件曝光後,網媒《教育刺針》創辦人、前考評局經理楊穎宇收到大量家長及老師「報料」,指自2021年公社科取代通識科成為高中必修科後,北上交流已成為「強制活動」,有個別中學甚至強制初中生參與;教育局亦「強烈建議」各小學,帶同學生到大陸的「姊妹學校」交流。 他形容,香港學生已從「統戰對象」變成「統治對象」:「統戰和統治有甚麼分別呢?統戰的話當然是給你看些好東西、給你吃一些好東西,讓你產生好的感覺;但是現在你變成統治的對象了,所以一切的東西是強迫的。強迫自然就不會有『著數』、不會有好東西,所以吃的又會很普通,一切都很趕急。」 報料人:不少學校將北上交流列文憑試必要條件 而這些交流活動同時影響老師和學生,例如有老師每年都擔任班主任,最後變成每年都要與學生北上考察;亦有家長按校歷表安排與子女復活節外游,但學校臨時安排學生北上,即使家長向校方表示已安排外游,校方卻指「外游」並非缺席原因,最後家長要取消外遊行程。 楊穎宇批評教育局以至學校的做法「霸道」,並引述報料人指,不少學校將參與北上交流,列為報考文憑試的必要條件:「這很嚴重的,文憑試公社科沒有校本評核,但原來一個小小的交流團是可以影響我(學生)報考資格;而這個科目因為是必修科,沒有報考資格、沒有這個成績的話,就不可以去報大學。」 死因惹外界各種揣測 楊穎宇:教育局處理手法「史上最差」 教育局及聖保羅書院均呼籲外界切勿揣測事件緣由,但公眾的反應卻恰恰相反。《星島日報》引述消息,聲稱男生死於自殺;「小紅書」有用戶表示事件與校內欺凌有關,甚至有網民質疑死者被「摘取器官」。楊穎宇指,教育局至今未有就男生死因交代半句,對於資訊的掌握、管理、發放是「史上最差」,從而引起公眾更大疑慮和恐慌。 他說:「現在不單止是涉及到安全與否的問題,而是在大陸出事後,表面證供就反映,政府是會不讓資訊發放出來。{trim}你(港府)在出事之後,連一個即時、似樣的解釋都沒有的時候,其實是引起家長一個很大的疑慮,就是我(家長)應否讓子女到大陸(交流)呢?」 長遠來看,楊穎宇估計可以想像的是,家長會作更「明智」的決定保護子女,例如情願「白交」團費,以應對教育局強推「愛國教育」,隨之帶來從校方以至老師由上而下的施壓。 楊穎宇說:「教育界現在是沒有抗爭空間存在,但各種事件不會像以前般順利。家長會發出更多聲音、多問很多問題,令學校會比以前更加成為一個磨心,令到教師工作會比以前更困難。你(校方)要處理很多的詢問、很多關於金錢的問題,甚至比如說交流團,學生不願意參加諸如此類。」△(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3/4/8920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