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看時事】B-2飛過普京頭頂 川普威懾俄中(視頻)
【人民報消息】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一場全世界都盯著看的大戲——8月15日,川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會晤。
這場會晤不只是握手寒暄。它是軍事實力與外交戰略的激烈交鋒。地點就已經很有意思了。阿拉斯加,大家知道,過去可是俄國的地盤,如今卻成了美國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就在這片土地上,兩位大國領袖面對面,歷史和現實撞個正著,舞台感十足。
當天的氣溫大約16度,比川普2019年到訪時的零下12度要溫和得多。外部環境的變化,彷彿在暗示,國際格局也在悄悄變天。問題是,這場峰會,會不會成為改寫全球權力平衡的關鍵一役?而一旁緊張觀望的北京,又會怎麼反應?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這場峰會如何把軍事和外交巧妙交織在一起。
轟炸機開場:普京頭頂的心理戰
峰會一開始,美國就獻上一場軍事大秀。當川普和普京走過紅地毯,轟鳴聲響徹天空——B-2隱形轟炸機攜F-35和F-22戰機低空掠過。鏡頭捕捉到普京抬頭凝視,川普則微笑鼓掌。
B-2可不是普通飛機,它是美國軍力的終極象徵之一。它能攜帶核彈頭跨越半個地球投射打擊。今年6月,B-2剛完成對伊朗核設施的「午夜之錘」行動,震懾全球。當時七架轟炸機連飛36小時,扔下十幾枚巨型鑽地彈(MOP),每一枚重達3萬磅。可以說,B-2出現在哪兒,就意味著美國要把「絕對戰略王牌」擺上桌面。
而就在8月6日,川普還宣布訂購「升級版」B-2,強調這是美國手裡最硬的底牌。把B-2安排飛過普京的頭頂,「戰區」(Warzone)新聞就點評,這完全是給俄羅斯最高層的戰略提醒:別忘了,美國的手裡有「殺手鐧」。
甚至有美國媒體人在X平台上寫道:這就是普京坐在車隊裡看到的,美國的純粹軍力,一個B-2剛剛從他頭頂飛過。
所以,這場軍事展示表面是歡迎儀式,實質是對普京和北京的心理威懾。不光是給普京看的,也是專門放給北京看的。美國想通過這種場面釋放信號:關鍵時刻,我有實力用武力來塑造談判格局。
而且你看,這個安排特別巧妙,峰會會場背景板上寫著大大的字:「追求和平(Pursuing Peace)」。一邊是轟炸機劃破長空,一邊是外交辭令宣揚和平。硬與軟、拳頭和談判同時上場,這就是阿拉斯加峰會獨特的氛圍。就像川普2017年4月在海湖莊園見習近平一樣,川普當面告訴習近平,他剛剛下令向敘利亞發射導彈,懲罰阿薩德政權用致命化學武器攻擊兒童。所以川普並不是一味迎合獨裁者。
川普:談判順利 後續協議取決於澤連斯基
再回到雙普會。軍事展示震撼登場之後,真正的考驗還是落在談判桌上。阿拉斯加峰會談了將近三個小時,最後雖然沒簽下任何協議,但雙方都對外宣稱「富有成效」。會後,川普甚至邀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8月18日到華盛頓再談。
川普在記者會上說,美俄在「很多要點上達成了一致」,但還有少數分歧需要處理。他話說得很直白:「沒真正達成協議之前,一切都不能算數。」普京則擺出一副「和平使者」的樣子,說自己真心希望結束衝突,還順帶喊話歐洲,別來攪局破壞目前出現的「初步進展」。
不過,這場記者會本身就挺特別。全程只有八分鐘,兩位領導人幾乎沒透露細節,也沒接受提問。更少見的是,發言順序反過來了,不是川普先說,而是普京先開口。
川普強調,下一步要看烏克蘭的了。他直言,現在能不能停火,「真的得靠澤連斯基總統來完成」。還說未來可能安排一場三方會晤,讓他自己、普京、澤連斯基同桌談。但俄方隨後否認,說這種議題還沒被提出過。
與此同時,川普在接受福克斯新聞主持人漢尼提(Sean Hannity)專訪時態度更微妙。他承認會談確實有實質進展,還給這場峰會打了「滿分10分」。在他看來,美俄關係的緩和,本身就是推動和平的基礎。但當被問到制裁時,他卻說暫時不會馬上對俄羅斯施加「嚴厲後果」,也許兩三週後再說。這話其實釋放了一個信號:川普想給談判留點空間,不急著把對方逼死。
普京這邊則繼續玩模糊。他說要「消除衝突的根源」,又說烏克蘭的安全應該得到保障,但至於所謂的「根源」是什麼,卻隻字不提。聽起來像是願意談,但又繞過真正的矛盾。
峰會結束後,川普第一時間就給澤連斯基打了電話,兩人聊了一個多小時,還連線了歐洲多國領導人。歐洲態度很謹慎:歡迎川普斡旋,但強調一件事,涉及領土的問題只能由烏克蘭自己決定,談判必須從「現有前線」開始。
川普自己也承認,當初競選時說能「24小時解決戰爭」,可能太樂觀了。現在看來,這場衝突是世界上最難收拾的一團亂麻之一。
所以說,外交層面看似往前推了一步,但停火協議依然沒影兒。川普在塑造「和平締造者」的形象,普京則繼續甩鍋給歐洲和烏克蘭,而歐洲和北約則小心翼翼拉住底線。阿拉斯加峰會留下的,是一幅模糊的畫面:談判在繼續,但前路依舊懸而未決。
不過,美俄領袖肩並肩走在一起,兩人不像仇敵,倒像老朋友重逢,這個場景讓北京擔憂。
峰會餘波:讚譽與質疑兩極分化
阿拉斯加峰會結束之後,美國國內外的反應立刻分成兩派。
共和黨這邊是一片叫好。《福克斯新聞》報導,很多人稱讚川普既展現了強硬姿態,又推動了和平。佛羅里達州議員布賴恩.馬斯特(Brian Mast)就說,那架從普京頭頂掠過的B-2轟炸機,就是川普送出的明確信號——「後果會很嚴重」,這可不是說著玩的。
南卡州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更樂觀,甚至說,這次會晤可能讓戰爭在聖誕節前就結束,還呼籲趕緊安排川普、普京、澤連斯基的三方會談。還有人乾脆提議:該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但民主黨那邊呢?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加州眾議員埃里克.斯沃韋爾(Eric Swalwell)冷嘲熱諷,說這場峰會就像「川普給普京頒終身成就獎」,還諷刺他是「克里姆林宮的馬屁精」。另一位議員尤金.溫德曼(Eugene Vindman)更是提醒,別忘了,普京是國際刑事法院的在逃被告,如今卻能踏上美國本土,這本身就是他的一場勝利,等於幫他洗白。
媒體上也不乏尖銳評論。《紐約郵報》一篇文章就點破,普京在記者會上說「真誠希望結束戰爭」,把入侵烏克蘭說成「一場悲劇」,好像不是他親手發動的戰爭,而是天災一樣。
文章還分析,普京慣用的外交伎倆是搶先發言、拖長談話來占據舞台,但這次川普明顯有備而來,沒有讓他搶走風頭。他刻意保持分寸,不讓自己顯得過分熱絡,也避免過於冷淡,把氣氛控制在自己能掌握的範圍之內。
文章說,川普非常清楚外界的放大鏡——他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解讀成「對普京讓步」。因此,他在記者會上刻意展現沉思和冷靜,讓人看到他是主動在掌控,而不是被普京牽著走。
而就在外界爭論不休的時候,政治舞台突然上演一幕「戲劇反轉」。川普的老對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竟然出人意料地表態說,如果川普能在不喪失烏克蘭領土的前提下公平地結束戰爭,她願意親自提名他拿諾貝爾和平獎。要知道,2016年大選時,兩人是死對頭。如今希拉里拋出這番話,簡直炸鍋。川普本人聽到後笑著說:「那真是很好,我可能得重新開始喜歡她了。」
這一下,不論是讚譽還是諷刺,阿拉斯加峰會都把川普推上了風口浪尖。他的每一步動作,都占據著政治舞台的中心。
北京的焦慮:台海暗戰與俄中裂痕
而在美俄博弈的同時,另一邊,北京正在密切關注這場峰會。因為北京一直在背後支撐俄羅斯對烏克蘭作戰的國防工業,並從中謀利。一份洩密文件讓北京的心思徹底浮上水面。十天前,德國《圖片報》報導,黑客組織「黑月」(Black Moon)曝光了一份中俄的機密合同,內容直指台海。
文件顯示,早在2021年,俄羅斯就和北京簽了一份價值3,490萬美元的協議,幫中共研發「空降指揮自動化系統」。合同裡列得清清楚楚:俄羅斯為中共提供加油機、運輸機和空降戰車等攻台裝備:伊爾-78加油機、伊爾-76運輸機、BMD-4M空降戰車、2S25反坦克炮……。更驚人的是,這種合作甚至可以追溯到2017年,也就是說,普京和北京的「攻台協作」,早就悄悄開跑了。
問題是,這類消息一旦曝光,反而逼得美國加速軍事準備。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將軍(Samuel Paparo)今年2月就警告過,中共在台海周邊搞的,不只是演習,而是徹頭徹尾的「實戰預演」,隨時可能變成突襲。
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川普的表態格外引人注目。他在8月15日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透露,習近平曾親口跟他說過:「只要你還是總統,我就絕不會動手打台灣。」川普還補了一句:「我很有耐心,(共產)中國也很有耐心。」聽起來像是彼此在賽耐心,但背後其實是北京在伺機而動。
更耐人尋味的是,川普的威懾並不只是嘴上說說。CNN在7月9日播出的一段音頻裡,川普在一次私人場合直白表示,如果普京進攻烏克蘭,他會轟炸莫斯科;如果習近平膽敢攻打台灣,他就轟炸北京。那是2024年競選期間的話,但震懾意味依然很強烈。
說到這裡,我們得看看俄中這段「戰略聯盟」的含金量。表面上是肩並肩,但細看,裂痕越來越大。
《日經亞洲》就分析,俄羅斯海軍正在快速衰落。今年的「海上聯合-2025」軍演,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中方派出055型「紹興」驅逐艦、052D型「烏魯木齊」驅逐艦等最先進艦艇,演練遠征和遠程打擊;而俄羅斯呢?只是勉強湊幾艘老舊艦艇撐場面。
要知道,2022年俄方還能派巡洋艦和驅逐艦,2023年還有潛艇和反潛艦。到了2025年,就剩下蘇聯遺產。黑海艦隊更是因烏克蘭戰爭被打掉三分之一,唯一的航母也因為維修失敗可能徹底報廢。
我認為,今年的中俄聯合軍演,說白了就是北京唱主角,莫斯科當配角心不甘情不願。今年的演習對俄羅斯來說就是「走過場」,普京似乎更傾向於應付北京,而非全心合作。大家想想,川普頻頻招手,開高價拉攏普京,普京能不動心嗎?何必吊死在中共一棵樹上。而且中美實力差距巨大,川普遠比習近平真誠。
一句話,北京想把普京當靠山,可這靠山看起來越來越虛了。川普聯俄制共,一直是懸在北京頭上的利劍。
美國的戰略準備:新時代對華作戰計劃
就在北京和莫斯科各自打小算盤的時候,美國也在悄悄調整自己的戰略布局。《經濟學人》報導,美國正在悄悄重啟二戰時期的太平洋基地,比如天寧島。這裡當年可是轟炸日本的出發地,現在跑道又在修復,重新登上舞台。
記者到訪時看到,兩架F-22呼嘯升空,C-130運輸機來回跑,地勤人員甚至直接住進帳篷裡,這是美軍在模擬台海戰爭的真實環境。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美國已經認清一個現實:不能再把戰機都集中在幾個大基地裡,那簡直是活靶子。現在講究的是「敏捷作戰運用」(ACE):像椋鳥一樣,分散開來,隨時機動,打的時候再快速聚合,打完再分散,始終在中共的導彈火力圈裡生存。
這背後是赤裸裸的數據壓力。美國智庫估算,中共有龐大的導彈庫,射程足以覆蓋整個第一島鏈。簡單說,它每天能往500海里範圍內傾瀉2,000枚導彈,沖繩嘉手納基地可能一天就被幾百枚導彈覆蓋;甚至每天能打到關島450枚,對阿拉斯加投射60枚,連3600海里外的夏威夷也在打擊圈裡。換句話說,美軍必須學會在「殺傷區」裡打游擊。
所以,美國一邊修復天寧島跑道,一邊在關島加備用跑道,還研究攜帶型掩體,逼著中共不得不浪費更多導彈去打空機庫。這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讓北京沒那麼容易鎖定準確的目標。
一旦開戰,美國將動用遠程轟炸機、潛艇和潛伏在島嶼上的地面部隊,向穿越台灣海峽的中共艦艇及其它目標開火。這將需要大量的空中加油。然而,加油機和轟炸機是寶貴的資產,而且除了B-2轟炸機之外,很容易被雷達發現。而且美國的加油機機隊,平均機齡超過50年;補給線線得又長又脆弱,很容易成為打擊目標。兵棋推演顯示,就算美軍能逼退中共的攻台行動,代價也會慘重。中國的工業產能太大,真要打持久戰,美國也可能被拖垮。
為此,美國在探索新思路:更多無人機、更遠程的「協同作戰飛機」,想擺脫對固定跑道的依賴。蘭德公司的分析師甚至提出,要大規模部署無人機,在台灣附近製造「地獄景象」,抵消中共的導彈優勢。
問題是,這些計劃很多還停在測試階段。比如天寧島,修了18個月,進度依舊慢吞吞。川普政府強調重建強大國防,可預算受通脹拖累,核心國防支出實際上等於縮水。與此同時,北京已經放話,到2027年,要讓共軍有能力攻打台灣。
所以,美國的新版作戰計劃,本質上是一場時間賽跑。一邊是北京加快備戰,一邊是華盛頓在重啟舊基地、摸索新戰法。真正的考題是:美國能不能在危機來臨前完成這場歷史性的轉型呢?
未來地緣政治的走向
總結來看,這場阿拉斯加峰會雖然沒產出停火協議,但它釋放的信號卻很清楚:軍事展示、外交談判、國際反應,再加上台海局勢,全都在提醒我們,世界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地緣政治重塑期。
接下來幾個關鍵問題,決定著未來局勢會怎麼走:
第一,川普能不能真的推動烏克蘭走向和平?
第二,北京會不會趁機冒險,測試美國的底線?
第三,俄羅斯是不是會繼續依賴中共,淪為配角?
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注定會左右國際格局的走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美國、俄羅斯、中共三方的權力平衡,已經在重新洗牌。
你認為川普能成功促成和平,還是會點燃新的地緣衝突?快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歡迎訂閱GJW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時事》製作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