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董小姐他們被疼愛了,社會痛苦卻在繼續 |
——舊聞評論|報告,董小姐軟著陸 |
|
【人民報消息】國家衛健委領銜的調查組公開了董小姐一事的報告,對19個人處以黨紀政紀處分,其中看起來處分最重的是董小姐的姑姑班曉娟教授。涉及到一個已退休院士,說是批評了一下。整體看,罰酒19杯,不喝也得喝,因為喝完事了拂塵去。
輿論對這個報告是不滿意的,原因有二:一是全是紀律處分,沒有治安處罰或追求刑責,比如偽造成績單屬於什麼性質,調查組點到為止;二是這些托舉東董小姐的院校骨幹,憑什麼那麼幹,調查組僅僅記錄了董小姐的一路綠燈,沒涉及誰是大王。
對於這兩大疑惑,人們完全可以自己打圓場。例如,都是有頭有臉的人,雖然沒有點全名,但寫到調查報告裡近似公開羞辱,差不多得了;報告只是報告罷了,不是為了揭示真相,關係網中人,難得糊塗就好,吃飯砸鍋的事不能幹。
真相不是國字頭調查組的首要任務,那從有破有立的角度看,它似乎也有考慮的。在「破」上蜻蜓點水,連一張紙的厚度都沒破過,但在「立」上倒是很用心的。那就是,協和4+4沒破有立,從而瓦解了輿論中最激烈最集中的質疑,拒絕翻舊賬。
像百分之九十九的調查報告一樣,如果把社會質疑比作1,官方最後給出的答案都是小於1的,絕不會大於1。官方調查組已經信了,公眾只是要一個以調查為名包裝的「糖果」,至於它能解渴還是能抗餓都不是關鍵。調查組的自在,和輿論的不自在形成持久張力。
這種張力屬於體制內外的張力,屬於民間與官方之間的張力,比性別對立要重要得多,因為這種張力之下,無論男女,一律通殺。這也不是煽動對立,而是提示董小姐的調查看似圓滿,實質上在人心上砸出了更大的坑,而這個坑會塌陷成無邊黑洞。
執政黨講自我革命,從很高的高度追求自我革命,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對於黨員數量過億的全球第一大黨,董小姐調查組的結論雖以黨委名義做出,可仍免不了一個詰問:如此惡劣的教育舞弊案,有紀無法是不是背離了自我革命的要求?
杜絕用形式主義來治理形式主義,始終是執政黨在維護形象和聲譽上向民眾作出的承諾之一。董小姐拿著偽造的成績單,一路過關,所有的審核審查淪為形式,這種用學閥、官僚作風拿捏程序正義的形式主義,在調查組的結論中有任何觸及嗎?
在一個流行用調查組來「終結」民眾反響強烈的社會事件時,已經製造了兩個巨大的現實:調查組的結論並不被人們心悅誠服地認可與接受,調查組的工作成效收受到嚴重質疑已是常態;調查組自我賦權,為調查的權威性背書,問題是誰來審查調查組的結論?
教訓的本身不該僅僅集中在如何查辦上,這是明的事實,更應該集中反思暗的部分,亦即:19名黨員幹部為董小姐張羅錦繡前程,如果不是她因婚外情敗露,她是不是就可以靠關係網絡榮耀地生存下去?若不是董小姐自毀長城,調查組能有任何作為嗎?
不同級別的調查組頻繁湧現,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一種當代中國的政治景觀。調查組模式看似解決了問題,可長此以往,卻形成了用調查組來應對問題的習慣,而沒有認識到這是作風問題複發與反彈的表現,調查組就會淪為另一種形式主義。
輿論批評調查報告處罰輕微、避重就輕,對人命關天的教育舞弊高舉低放,對董小姐打通關的高校腐敗、醫療腐敗視而不見,好像董小姐是天外飛仙而不是腐敗土壤開出的花果,所有調查組組成單位又是如何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的?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嗎?
從前,社會大眾期待調查,熱盼調查組,以為它是一種緊急情況下的控權方式。可現在呢,民眾在一次次失望後形成了新的輿論認知,認為調查組是另一種形式,是具體輿論事件中自我賦權而非自我革命的延續。董小姐這件事的社會反響鬱結在此。
如果從上述角度看,以董小姐私情牽扯出的跨院校教育舞弊案,雖說宣布董小姐及其背後人等軟著陸,不會得到更重的法律懲處外,從輿論不忿的指向看,其實象徵著調查組在民意民心上的「硬著陸」。董小姐他們是被疼愛了,看透這一切的社會痛苦卻在繼續。
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8/23/91986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