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张雪峰的5千万:画饼式爱国,扯淡式翻车
 
黑噪音
【人民报消息】这年头,「爱国赛道」是真的卷——这不,咱张雪峰「老师」也来凑热闹了。 不过这届网友也确实不好忽悠,张雪峰以为5千万的承诺一出,那是山呼海啸般的赞美,但没想到网友们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既然账上有5千万,你干嘛不现在就捐? 吹牛这种事情,讲究一个技巧,不是谁想吹就能吹的。张雪峰的翻车,固然是想分一杯爱国赛道的羹,也有可能是真实性情所致,但他这吹牛的本事,很显然还需要再提高提高。 吹牛有点像撒谎:当你有了第一个谎言,就要用无数个谎言去圆。而当你吹了第一个牛逼,就要有无数个牛逼去找补。 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萨达姆当年就是吹牛过头了——动不动就说自己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最后让美国人顺理成章地打了进来,国家没了,人也没了。 吹牛吹到这种地步,已经不是自嗨,而是给别人递刀子了。 回过头来看张雪峰,他的问题其实在于:把吹牛和「假爱国」捆绑到了一起。 你要是说中国学生报志愿全靠你,那大家笑一笑也就过去了。可一旦涉及到「国家大义」,那网友们可未必那么容易买账。 因为爱国从来不是个可以随便拿来营销的概念。它背后牵扯的是情绪,是社会共识,是最不容玩弄的东西。 尤其是,战争。 你说「等第一枪打响再捐款」,这话听著怎么都有点像是:现在我口袋里捂著,等到哪天需要拍照、上新闻、被历史记住的时候,再大手一挥,扔出去,顺便把自己送进民族英雄的队伍里。 这不叫爱国,叫投机。 这就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 战争更是不可以随意拿来开涮的事情。假如随便哪个网友网上发帖说打仗的时候他捐款,倒也无可厚非,但你是公众人物,尤其是——你是直接面对全国青少年的公众人物。 在全国青少年面前鼓吹战争,你张雪峰有掂量过这事儿的分量么? 其实,吹牛在娱乐圈、商界都常见。马斯克就经常吹,他吹自己火星移民,吹自己的机器人管家,吹到后来,有的真成了现实,有的还在PPT里晃荡。 但马斯克吹牛的秘诀在于,他给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你不信也行,但万一成真呢? 张雪峰的问题是,他吹的牛——没有时间窗口。捐钱这种事,要么现在,要么算了。你说「等第一枪打响」,这跟说「等我中彩票了就请全村吃饭」有什么区别?这不是远大理想,这是纯粹的「拖延症式爱国」。 因此网友的讽刺也就来了:你要是真想捐,那别等战争,地震洪水、落后地区儿童,这些地方都缺钱。要捐,请现在就掏出来。为这些事情捐款,才是实打实的爱国! 反而非得选一个「最燃」的场景,算计著某天能让自己登上爱国舞台的C位。这种「算计式爱国」,一眼就能看出来,别装了。 这几年「爱国赛道」确实卷。有人靠唱红歌涨粉,有人靠带货打「国货牌」赚流量。表面上都是一片赤诚,实则谁都在精打细算。 真正的爱国,反而成了最廉价的营销符号。 问题是,爱国这东西,没法用钱衡量,更不能当成流量筹码。当爱国成了一门生意,观众的警惕性自然提升。谁是真心,谁是作秀,一开口就能听出来。 于是,张雪峰的「5千万」才会瞬间被扒皮,变成一个笑话。 说到底,这件事反映的是公众对「虚假姿态」的反感。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友早就不是二十年前「听广播看报纸」的状态了。你说的话,能不能自洽,有没有漏洞,一发出去,分分钟就会被扒。 吹牛不是不行,但要么吹得让人信,要么吹得让人发笑。张雪峰偏偏两头没占住:既不让人信,也没逗乐观众。结果就成了众矢之的。 归根到底,他可能忘了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解读高考志愿。那才是他真正的护城河。如今一旦跑偏,去抢「爱国赛道」的热度,立刻就显得力不从心。 更有意思的是,这件事也反映出了一种「全民识别套路」的能力。 以前大家习惯了明星动不动「为灾区捐款」,公司动不动「为祖国献礼」,但渐渐地,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捐的不是钱,而是口号:数字听著大,到账一看,少得可怜。 所以,网友们学精了:你说要捐,好,那就立刻查账;你说要牺牲,好,那就立刻看看有没有行动。 别给我整虚的,光嘴上跑火车。 张雪峰的失误,就在于没意识到这层变化。他还停留在「说一句漂亮话,大家鼓掌叫好」的时代,结果现实早已不同。 或许,这就是今天公众环境的一大特点:真诚比表演更稀缺,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你说5千万,不如直接拿出5百万,哪怕只是先捐一所学校,也比空口许愿强得多。那样至少还能留下点真迹,而不是让网友们贻笑大方。 所以,这件事最终还是给所有人一个提醒:别把爱国当成流量工具,也别把豪言壮语当成营销捷径。网友早就不是十年前那批容易被带节奏的观众了。 吹牛可以一时爽,但翻车就在转瞬之间。张雪峰,你要是再不反思反思,更大的翻车恐怕还在后面呢。 最后我还想说的一句是,视频中张雪峰一副凶狠蛮横的表情,说的是捐款,但一口一个「他妈的」,一口一个「老子」,家长们,你们真的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常年受到这种人的引导和熏陶么? 他再次验证了一句话:那些假爱国的,生活中多半都是流氓。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9/11/92293.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9月11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