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5年9月5日
發表
人氣:1,382
分享:
|
|
究竟真抗日還是假抗日?毛澤東泄露天機 |
|
點睛
|
【人民報消息】9月3日,台灣與北京同時紀念抗日戰爭,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中共宣揚自己是抗日戰爭的主力,但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並不認可這個說法。對中共舉行的大型的閱兵儀式,賴清德則表示, 「台灣人熱愛和平,不相信用持鎗紀念和平。」那麽,中共究竟是真抗日還是假抗日?誰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9月3日是中華民國軍人節,軍人節源自紀念抗戰勝利。在宣傳方面,北京和台灣的做法也有很大差異。台灣展出了300餘件歷史影像與檔案資料。中共則是統一紀念標識,規範宣傳材料。這一做法讓外界普遍置疑,中共並沒有真正的在抗日戰爭中起實際作用。
從一些重要人物的回憶錄中,更是看清了中共 「假抗日、實賣國、真內戰」的真正面目。
首先,中共前黨魁毛澤東是不是真的抗日呢?我們來看看毛澤東自己是怎麽說的。
在1995年版的《毛澤東外交文選》第535頁上,毛澤東寫道:「事實上,日本帝國主義當了我們的好教員:第一、它削弱了蔣介石;第二、我們發展了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和軍隊。在抗戰前由於我們自己犯了錯誤,減少到兩萬多。在八年抗戰中間,我們軍隊發展到了一百二十萬。你看日本不是幫了我們的大忙?」
毛澤東前秘書李銳先生,1999年出版了一本回憶錄,回憶毛澤東在八屆十中全會上的一個講話。毛澤東說:「我當時告訴你們(他對劉少奇這些人說的),叫你們不要打日本,你們開始不相信我,現在還是我的主意對吧。抗戰開始以後,中國有三股力量,那就是國共日三方,共產黨應該怎麼辦?共產黨就應該讓國民黨和日本人拼嘛!拼完之後江山自然才是我們的嘛!」
在《毛澤東勾結日軍的真相》一書中,遠藤譽還寫道,中共建政之後,毛澤東一直想邀請當時日軍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訪問中國,但沒有成功,就改邀舊日本將領遠藤三郎中將。1956年毛澤東在中南海招待遠藤三郎等人時說道: 「不!沒有你們皇軍侵略大半個中國,中國人民就不能團結起來……中國共產黨就奪取不了政權。所以,日本皇軍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教員……我們應該感謝你們。」
後來,毛澤東還在不同時期分別對日本代表團、政界人士說:
「侵略當然不好,但不能只看壞的一面……日本幫了我們的大忙……我們要感謝日本皇軍。」
「佔領大半個中國後,中國人民覺醒並團結起來……為解放戰爭創造了條件……如果要感謝的話,我寧願感謝日本軍閥。」
在中共政權與日本建交期間,毛澤東在與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會談時回應說:「我們要感謝日本,沒有日本侵華…我們才能取得國共合作…才能取得政權。」
當田中說侵華「添了很大麻煩」時,毛則回應:「那就好了……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
張國濤是中共創始人之一和早期領導人之一,他在1998年出版的《我的回憶》中,談到中共抗戰的真實態度。
在1937年8月20日的「洛川會議」中,「毛澤東警告會眾不要為愛國主義所迷惑,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他主張八路軍應堅持游擊戰爭,避開與日軍的正面衝突,避實就虛,繞到日軍的後方去打游擊,主要任務是擴充八路軍的實力,並在敵人後方建立中共所領導的抗日遊擊根據地」。
張國濤還引述了毛澤東當時對日抗戰的態度:「當時國民黨軍隊在上海四周苦戰了約三個月,許多戰績可歌可泣,直到這年十一月初才被逼向後撤退。連山西的閻錫山在太原失守後,也宣稱要在山西守土抗戰。毛澤東從來不談友軍抗戰的事,我從未聽見他讚揚和鼓勵過這些英勇抗戰的表現。當南京失守,國軍向後撤退,形勢相當混亂的時候,毛澤東曾得意的描述他的抗日觀感。他認為蔣介石等如不投降日本,可能將整個中國的領土斷送於日本,可是日軍只能佔領一些大城市及重要交通線,中共所領導的游擊戰爭,就可在廣大敵後地區發展起來,經過長期的艱苦奮鬥,中國才能翻身。因此,整個中國會被蔣介石斷送,將來中共又可以從日本手中奪回來」。
還有兩個人值得一提。岩井英一,當時擔任日本外務省駐上海的情報頭目,他於昭和58年(1983年)出版了《回想的上海》一書。而另一個日本人遠藤譽,在此書的基礎上,多方收集資料撰寫而成另一本書,叫《毛澤東勾結日軍的真相》,所以此書具備很高的權威性。
遠藤譽在此書中記載,抗戰時期,毛澤東為削弱國民黨的力量,派遣潘漢年(中共紅色特工)潛伏日本外務省,把國共合作中獲得的軍事情報賣給日本,為日後打敗國民黨軍隊做好準備。
他還寫道:「毛澤東利用張學良於1936年所發動的西安事變,讓國民黨不再圍剿共軍,並以『合作』為由,從國民黨政府獲得軍備武器,卻在背後把國軍的軍事情報出賣給日本間諜機關。」
從一些外界公開的數據中,也能看到一些端倪。
國民黨參與了如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共計 22 次大型會戰,以及超過 1,171 次中型戰役(涉及雙方均超 5 萬人)和約 38,931 次小型交鋒。
而共產黨沒有大規模會戰記錄,只有「百團大戰」是其中極少數規模較大的戰役之一。
然而,從中共自己的官方文件中可以看出,他們在內部並不認可這次戰役。
在1943年太行分局會議上,鄧小平公開批評:「百團大戰使我方軍事力量過於暴露,傷亡巨大,元氣難以恢復,給根據地和八路軍造成嚴重困難。」劉伯承也在黨的「七大」指出「這是原則性的戰略錯誤」。聶榮臻也認為,第二階段攻堅戰背離游擊戰方針,代價高昂。
同時,這場戰役中,中共軍隊的總指揮彭德懷,卻在文革期間被打為「大陰謀家」「冒險主義者」,指責他「背著毛主席」和黨中央「大放干擾政策」,發動百團大戰屬於「拼命主義」「冒險主義」。這也充份佐證了,中共並不願意參與這場戰爭,儘管後來拿來宣傳他們是抗日戰爭的主力。
從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將領人數也能看出來哪一方才是抗戰的主力軍。
抗戰期間國軍師級以上將軍殉職約 206 人。而共產黨,師級以上將領嚴格地講沒有殉職的。而團級以上,只有副參謀長左權和第四師師長彭雪楓犧牲,但多人認為他們死於病痛及轟炸,而非戰場犧牲。還有一個叫范子俠的,是在日本掃蕩中被炸死的。全算上,也只有屈指可數的三個人。
相反地,更多的證據卻顯示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共在後方煽動學生罷課、工人罷工,起到的是破壞國民黨抗日的角色。
日本投降時的受降對象也能說明這一點。當時是分三個時段,在三個不同的地點舉行的投降儀式。
南京受降是在1945 年 9 月 9 日,日本侵華軍隊向中華民國(國民黨政府)進行投降。具體地點是國民政府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禮堂。投降方是日本遠征軍司令 岡村寧次。接受方是國民黨將領何應欽。
北京受降是在1945年10月10日的北京太和殿,中方的代表是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將軍。
台灣受降儀式在1945年10月25日上午10時,於台北公會堂(今台北中山堂)舉行。代表日本投降方是台灣總督兼日本陸軍第10方面軍司令官 安藤利吉大將。接受投降方是代表中華民國的行政長官 陳儀將軍,他受中國戰區總司令何應欽將軍的委派,作為「受降主官」。
此次受降儀式標誌著台灣與澎湖列島結束日本50年殖民統治,正式回歸中華民國管轄,國民政府稱之為「台灣光復」。
三個不同時段、不同地點的受降方,都是中華民國政府的代表。同時,也意味著台灣回歸中華民國政府管理。
只是,在抗戰中,國民黨付出了幾乎全部兵力。日本投降之後,共產黨在「後方」已經積聚了大量兵力,在此時發動顛覆中華民國政府的「內戰」。最終,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台灣。
外界普遍認為,中共只是竊取了中華民國抗戰的成果,它不具備統治中國的合法性。
(人民報首發)
△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9/5/92201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