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腦機接口實驗獲重大突破 認同與質疑仍如影隨形(圖)
 
腦機介面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林靜報導)近日,加拿大英文媒體《多倫多星報》和CP24報導,多倫多大學健康網路為兩名加拿大人進行了Neuralink晶片植入手術,取得成功。植入晶片後的兩人,能夠通過意念操控電腦。專家稱,這是一個里程碑式樣的突破,不僅為嚴重癱瘓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而且可能會引領一場技術革命。這項新鮮技術得到了不同的評價。有人認為對殘障人士非常有幫助,也有擔憂倫理甚至法律問題。 專家表示,兩人術後恢復良好,「僅僅幾分鐘,他們就能通過意念控制電腦游標。第一位患者甚至已經能用來打字和玩電子遊戲。」 報導同時指出,兩名患者均為年輕男性,因頸椎脊髓受傷導致高位癱瘓。他們也是目前唯獨的兩位,在美國之外接受Neuralink晶片植入的人。 腦機接口是一種讓人腦和電腦(或其他電子設備)直接「對話」的技術。 我們大腦活動時會產生電信號。科學家用電極(放在頭皮上,或更先進的,植入大腦)來捕捉這些信號,轉換成電腦可以理解的信號,從而控制機械手、游標、輪椅、假肢,甚至文字輸入系統。 《印度時報》也對腦機接口作了報導。 報導說,一位名為阿博的接受腦機接口手術者對此有正面回應。他手術幾周後,就打破了腦機游標控制的世界紀錄,速度和精度均超越了舊系統。他很快學會了解放雙手操作電腦,從玩馬里奧賽車到控制電視和智慧設備。 阿博表示,植入晶片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他每天用晶片學習、閱讀和處理日常事務近10個小時。他已經重返校園,攻讀神經科學學位的先修課程,並開始創業,成為一名勵志演說家。「我感覺自己又有了潛力,」他說。 關於腦機接口實驗,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之一是經濟問題。 AP新聞報導指出,參與深部腦刺激(DBS)臨床試驗的病患,試驗結束後常難以負擔維護費用。如果沒有保險,僅更換一塊電池的費用就可能超過 15,000 美元。 同時,一些公司也轉向開發新版本的設備或完全放棄研究,這可能會讓患者陷入不確定的境地。 也有關於隱私問題的擔憂。 《澳大利亞》雜誌提到 ,腦機接口與 AI 的融合引發監控與控制人類思想的擔憂。專家強調需強化認知自由與隱私保障。 而「生活科學」網站則稱,隱私問題可以解決。 「生活科學」網站指出,斯坦福大學開發新型腦機接口能解碼「內心獨白」,同時,系統設置了「密碼啟動」功能以增強隱私控制。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斯坦福大學神經外科助理教授弗蘭克·威利特在聲明中表示,試圖表達的言語和內心言語之間的腦信號差異表明,未來的腦機接口可以被訓練成完全忽略內心言語。 為了防止現有系統無意中解碼使用者的私人內心語音,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受密碼保護的腦機介面 (BCI)。參與者可以隨時使用嘗試的語音進行交流,但只有在他們心中念出被設定的密碼後,介面才會開始解碼內心語音。 「腦機介面的未來一片光明,」威利特在聲明中說道。「這項研究為我們帶來了真正的希望,即語音腦機介面有朝一日能夠恢復像對話一樣流暢、自然、舒適的交流。」 腦機接口實驗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 《邊緣》網站報導,三位元民主黨參議員對腦機接口 (BCI) 技術收集(甚至可能出售)人類神經資料的能力發出警告。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查克·舒默 (Chuck Schumer)、印第安那州民主黨參議員瑪麗亞·坎特韋爾 (Maria Cantwell) 和麻塞諸塞州民主黨參議員埃德·馬基 (Ed Markey) 在致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的一封信中呼籲對神經技術公司處理使用者資料的方式進行調查,並對其資料共用政策進行更嚴格的監管。 信中寫道:「與其他個人資料不同,直接從人腦獲取的神經資料,即使在匿名的情況下,也能揭示心理健康狀況、情緒狀態和認知模式。這些資訊不僅極其私密,而且具有戰略敏感性。」 舒默通過電子郵件告訴 《邊緣》網站:「神經資料是我們擁有的最私密、最個人化、最強大的資訊——任何公司都不應被允許在缺乏透明度、未經絕對同意和嚴格監管的情況下獲取這些資料。然而,一些公司卻在模糊的政策和零透明度的情況下收集這些資料。 」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9/7/9222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9月7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