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官托
 
【人民报讯】检察日报25日文/杨坤: 随着买官、卖官这一行业的“红火”,在官场上诞生了一个崭新的词汇:“官托。”

河南省新乡某县政协副主席冯某,就是“官托”中涌现的代表。自打“民王书记”祝友文任新乡市市长、书记以来,冯某就“投其所好,建起占地数百平方米的鱼塘,辟出宽敞舒适的休息室,请来了高级厨师,专设了贵宾餐厅……”冯家遂成为“祝大人”的休闲度假胜地,冯某拉大旗、作虎皮,和祝大人异常要好,冯某身价陡然上升,那些急于做官、钻头觅缝而不得其门而入者,把冯某当成了大救星,每逢周末,“冯家总是车水马龙、高朋满座,桌上推杯换盏,桌下肮脏交易”,一笔笔款子从冯某流向“祝大人”的腰包,一顶顶官帽也从冯某这个“中介”抛到买官者的头上,“官托”冯某不甘心为他人作嫁,在“祝大人”的关照下,立有汗马功劳的冯某先是当上了实职副县长,而后又当上了县委副书记。

在少数地方,“官托”们享有“业余组织部长”的美誉,“官托”的出现至少有以下好处:首先是买官、卖官双方不需直接见面,从而避免一手交权、一手交钱的尴尬;其次,钱从“官托”手上经过,使买官卖官这一行径有了更大的隐蔽性,同时,双方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买官者能更好地反映自己的要求;第三,有利于维护当权者的“形象”,彼此心照不宣,再加上有“官托”在中间“洗钱”,使卖官爵者愈加理直气壮,打起官腔、作起报告来面不改色心不跳。

官场“掮客”、“经纪人”的出现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影响极为恶劣。

一是狼狈为奸,助纣为虐,为买官卖官大开方便之门,官场“掮客”为显示自己的能量、扬名立万,积极地充当权钱交易的中介,推动买官卖官的周转,由初始阶段的零售向“批发”过渡,使一些地方的买官卖官现象愈演愈烈,甚嚣尘上。

二是毒化了社会风气,导致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官托们卖力游说、吹风之后,使一批不是靠实干而是靠投机取巧的少数人得以平步青云,在干部队伍中产生“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跑的”看法,导致青年干部不是安心做工作,而是四处请托,走后门,拉关系。

三是助长了腐败,容易形成窝案、串案,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任职期间,架不住原县委副书记钟昌瑞、陈鸣华两位官托的撺掇,大肆收受贿赂,2年收受贿赂100多万元,成为贫困县的“百万富翁”、名扬全国的“红包书记”,并导致该县“红包”泛滥,此案涉及党员干部200多人,其中地厅级干部1人,县处级干部10人,科局级干部90多人。

四是领导干部授人以柄,成为被“官托”左右的傀儡。浙江瑞安的“地下组织部长”陈仕松,通过向领导行贿、跟踪盯梢等方式,使一些党政领导干部成为其囊中之物,玩弄于股掌之上,陈仕松不仅成为当地呼风唤雨的“阿太”,也成了左右当地干部任命的“舵手”,能量之大,令人咋舌:帮助买官者当上副市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公安局政委等职,“陈太”在当地狐假虎威,为所欲为。(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26/5071.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