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看「病」的问题
 
李维
 
【人民报讯】有个不太能惹人笑的故事。一个人被箭射伤,前来求医,医生只用剪刀把留在皮外的那部份箭剪了下来。病人说:箭留在肉里会死人的。这位医生道出了看似我们现今医学界的一句名言:我只管治病,不管死人。这个故事一看就是编的。我要是医生,我就不会傻到和人说这些的地步。虽然看着不真实,但也还算有点儿意思。

我有个故事就没那么有趣,但却真实。有个朋友,肝硬化晚期,失血已经几天,而且由于找不到失血部位,无法止血,而且胃静脉又突然破裂,血清总蛋白已经降到15/L。这个指标只能说明:他再没有抢救的可能了。当时,家里人都不知道这些技术问题,而接受了医生提出的「硬化治疗」方案,要止住他胃里出的血。可是,他血清里已经没有足供他生存的蛋白质(总蛋白如果低于17/L,则肝损害不可逆转),况且,他又失血过多。其结果是:他死于「硬化治疗」的过程当中。胃里血管还没硬,他先硬了。我的担心有两点。一是,怕别人看了开头就不会再读下去。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关心别人死活的习惯。二是,即便是读完了,也会有人告诉我:这样的事太多了,没劲。可是,我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到了那种程度,医生还要做出「硬化治疗」的决定。「傻瓜,为了钱」,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这样亲切地提醒我。可我还是无法想像这样一个画面:医生们在忙着搬石头,就因为那口井里有一个将要垂死的人。等井填满之后,你在每张脸上都能看到「心安理得」四个字。

我小时候赶上了判断是非很容易的年代。毛主席说「是」,就是「是」,其余的你完全可以都看成「非」。像这样的时期,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不少。但我们可能恰巧活在其余的一部份时间里,至少是现在我们得自己去作判断。这当然会让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迷惘,使得很多不太像人干的事一一出现了。可我还固执地认为:即便只剩下人们直觉的标准,我们也仍然可以分清什么是人应该做的。尽管直觉的标准在伦理学上有很大的争议。王小波先生的说法:孟子有些偏执。这老头儿也确实有点儿底火儿,动不动就开骂。但我觉得还是要看他骂的是什么东西。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如果缺一样,他就说:非人也。如果一样都没有,恐怕他老先生连骂也没底气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已经完全没有人性。

在我看来,如果人要练到这个地步,首先要做到一点,那就是除了和他有「关系」的人之外,别把那些直立行走、也能运用语言的动物当人。如果你在作手术时,把纱布留在绵羊的肚子里,你的内疚恐怕没有多大必要。或者是你要母鸡多给你蛋,如若不然你在给它割阑尾时就留下那么一点儿(如果鸡有阑尾的话),这也似乎看不出太卑鄙。其次还要进一步,就是不把他们当动物。假如你要无意中弄死了一棵草,就算你是有意弄的,也没什么了不起。有了这两点,大概才能用那些「生物」身上赚的钱,给自己的孩子交学费,培养他们「成人」。我总结这点儿玩艺儿,太浅。身在其中的人(如果「人」还可以用在这里),早就有一套与之相关的「哲学」。那东西之深,当然不是我辈可以问津的。

说实在话,看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之后,我吓坏了。在主人公变成大甲虫之后,他家人的冷漠与残忍足以让任何人胆战心惊。可我在看了我们的现实之后,小说就不那么可怕了。好在,人有适应性,可仔细一想,我们如果都适应成这样,那就更让人心里没底。看来问题还不仅仅出在医生身上。人性的衰落正在我们的大街上流行。就像每张专辑,不断翻新。我一点儿都不想感叹人心不古,而从来都认为重农主义过份平均的想法,一直横跨计划经济,夹杂着「大锅饭」保留到今天。怀念不发达的心理就如捡破烂儿的习惯,总是想在垃圾堆里挑出点儿什么。我坚决不干。首先,我觉得捡回来的东西好不到哪儿去。再者,我受不了垃圾站的味儿。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指的是精神垃圾,「大锅饭」该算一个。因为在那样一个时期,人们一定是怀有很少的「私有」观念。可我们如今能够认同的是:由于刺激这种观念,才使我们得以有今天的繁荣。

可有两点我们似乎有些忽略:一是,我们是在相信绝对平均的共同富裕基础上接受这种刺激的。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得到的刺激过于强烈。蜗牛被乌龟撞晕后抬进了医院,醒来时医生问它怎么回事。它说:一切都太快了,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发生了什么,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幸运的是,这个蜗牛醒过来了。在面对「私有」这个观念的时候,很多「人」就没那么运气。二是,在我们想像现代化并决定去建设它时,似乎很少有人觉得它需要代价。原因之一也许是:我们那时太忙,每天都要骂西方的「精神堕落」,让我们没时间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支撑下岗、暴发、以及夹在中间、眼中布满血丝的人们。不是没有人坚持什么,而是不知道该坚持什么,除了那些捡破烂的。于是,很长时间里我们都有些渴望,至少在文化界。也有许多人谈到过「启蒙」。可惜,它又一度被许多可以称为「主流」的东西中断。学术借助一股学术之外的力量认为,已有的、被他们称为「理论」的那个大杂烩可以解救人性。对于这一点我想说,首先那和学术无关,其次也不能把什么都叫做争论,除非你认为压制也是争论的一种。王小波先生说:学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信使,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报告的东西是好是坏。也有另一种被称为「学者」的,他们明知是坏的消息,偏偏要把它说成好的,而且完全出于自愿。这样的事从古到今我们就有根儿:「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学者要玩这一套,管保让你傻得心服口服。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说假话都可以做为一种职业,那么欺骗和残忍怎么就不能流行呢?所以管买大力丸的叫「学者」。这在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那么还有没有一种药,能治疗人性的缺乏。向医生讨教这样问题是很危险的,万一遇到精神病医生更不好办。问学者,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卖给你大力丸的。好在社会上还有这样的人,他们不沉默的原因,就是在召唤良知。他们会去找那种药。因为他们信奉这样一句话:我是人,人类的一切都和我血脉相连。--摘自民主论坛(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3/386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