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大陆“假货”防不胜防,深圳冒出骗人行当“婚托”
 
【人民报讯】大纪元27日讯,大陆的打假,除了打假货物商品之外,看样子要打到“人”的头上来了。瞧,在骗人的行业里,多了“婚托”这一行当。听了都叫人摸不着头脑。请看以下报导:

深圳张先生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某婚姻介绍所为一位离异从商女士所登的征婚广告,觉得自己的条件还能符合要求,便按图索骥,找到了这家位于火车站附近联华大厦的婚姻介绍所,先交了50块钱的登记费,在婚介所安排见面前又交了398元的见面费。然而,第一次的见面仅仅10分钟,那位“诚觅风雨人生路上另一半”的女士便推说有事结束了见面。类似这样的“见面”在这家婚介所的安排下一共进行了三次,都是不到10分钟便匆匆收场。

“那位女士如同专业演员。”几个“回合”下来,张先生得出了这样的评论,“一次说她是某房产公司的副总,一次则变成了某地产公司的副总,第三次又莫明其妙地变成了某酒楼的副总。一次一个样。广告中吹得跟天仙下凡似的,其实哪有这些人,全都是骗人的鬼话!”张先生所遭遇的便是行内人所称的“婚托”。

“婚托”自爆内幕
如今,在婚姻介绍这个行当中,“婚托”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每当有新的“婚介”所开张,就会有大批“婚托”上门自荐。“婚托”们在留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年龄、从事“婚托”多长时间、曾在哪些婚介所干过后,便留下联系方式回去静等“开工”。

采访中,一位执意不愿将姓名公开、曾做过“婚托”的小姐向我们描述了这个畸性的职业:

▲任务:扮应征者骗取见面费
在如今的一些非法婚介机构中,“婚托”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她)们如同一个个临时演员,在婚介所用天花乱坠的广告将一些善良的人骗进门之后,“婚托”的作用就是扮演广告上那些角色,从而骗得那些前来征婚者从兜中掏出的“见面费”。“婚托”的收入就是“见面费”的提成。

▲行规:见面不超过10分钟
这个畸形行业也是有所谓的“行规”的。例如,要随传随到,在行业内部,“婚托”就叫“救火员”,有些救场如救火的意味;只要客人交了钱,不管是瘸子还是瞎子都要去应付,但见面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见过面后,征婚者第一次打电话来必须要接,还得敷衍几句,但第二次电话就必须要和对方有个了断,比如说“我觉得我们不合适,我也忙,以后不必再联系了”之类;还有,“婚托”绝不允许假戏真做,与征婚者发生感情。此外,还有些不成文的规定,例如女“婚托”在见面时要尽量装作沉静腼腆的模样,少说多听,因为怕女人唠叨说漏嘴;男“婚托”则要装出一副侃侃而谈学识渊博的样子,因为女性比较敏感,以免场面太尴尬引起对方对你身份的怀疑。

▲脱身:一个电话金蝉脱壳
在见面过程中,为了让“婚托”能顺利脱身,婚介所也挖空心思装得煞有介事。当“婚托”与征婚者见面快10分钟的时候,婚介所的小姐就会打“婚托”的电话,如果“婚托”扮演的是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老总,她们就会说,那批货在海关被扣了,要你赶快回来处理。“婚托”此时便会心领神会地说:“怎么回事嘛?这么点事情都处理不好。好好好,我马上回来。”如果“婚托”装的是酒店的老板,电话那头就会佯称,税务或工商又来检查了,你赶快回来吧!“婚托”则会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前几天不是刚来查过吗。怎么又来了?唉,行行,我这就回来。”如此这般,便天衣无缝地金蝉脱壳。

▲收入:好的“婚托”月入过万
“婚托”是一个高收入的行当,好的“婚托”月收入过万,低的也不下四五千。“婚托”的提成方法大至是按接待征婚者数量的多少而定。若对方只交200元(即一半见面费),“婚托”得30元,称为做个“半单”;若对方交足了“见面费”(现在行情一般是400块左右),则是做了个“满单”,“婚托”得50元;如果在与“半单”者见面后能让征婚者交足款项变成“满单”则“婚托”要得60元。如果对方是港客,收了600元,则称为做了个“港单”,“婚托”可分得100元。一个“婚托”一天平均最少都要接待四到五个征婚者,据称,曾有“婚托”一天接下了近20个“满单”。而且“婚托”们一般不会在一家婚介所从一而终,他们大多在多家婚介所挂名以便广开财源,这就是为何一些征婚者在见面过程中,对方传呼机总是不停地响的原因。

▲状态:假名太多记不起真名
利益的驱使,令一些本应高尚的婚姻介绍所演变成了小丑的舞台,而那些如同孙悟空般会七十二变的“婚托”们在将钱装入袋中的同时,内心中却要承受着道德与良心的双重夹击。上述那位为我们揭开“婚托”神秘面纱的小姐就坦言:“钱是来得容易,但心里真的是不怎么踏实。谁都明白,这是在昧着良心骗人家的钱,干得长了,走在街上都怕被别人认出来。为了骗人,我们在不同的婚介所用的是不同的名字。名字一多,有时为要想起自己的假名竟记不起自己的真名。这位小姐还说:“我不干了,就是不想再偷偷摸摸地做人。”

婚介所只有两成正宗
深圳的第一家婚姻介绍所成立于1984年。到目前为止,深圳有合法手续的婚介所也仅仅只有21家。然而,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深圳市目前有超过100家机构在从事婚介业务。这当中,绝大多数是一些所谓的家政公司或信息咨询公司超范围或无照经营。即使是一些有合法手续的家政公司,也普遍存在跨地区经营、出租证照、转包经营等违规行为。

据统计,有关婚姻介绍机构欺诈方面的投诉已成为近期投诉的热点,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0月份,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共接到婚介欺诈投诉21宗,11月份则上升到34宗,进入12月份,这样的投诉更是每天都有好几宗。

据悉,深圳从12月20日起至30日,民政、公安、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对深圳市婚介机构的清理整顿行动。(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2/28/886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