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文化革命:從野蠻到文明之路
 
【人民報消息】使野蠻人變成文明人,從立法過度到法治是一件極難的事,要經過長期的學習、訓練和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文化革命的、脫胎換骨和自我造就的過程。

中國是一個法治的國家嗎?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不!看一眼今天的中國就知道了,從上到下都是胡作非爲、弄虛作假、貪污腐敗。我懷疑連鄧小平都不懂什麼是法,他說"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意思就是:合法不合法都不重要,達到目的就行。這樣的人羣會有法治嗎?中國人不僅缺乏遵守法律的觀念、知識、傳統和文化,中國人的社會更缺乏法律的約束力。

新中國成立不久,新中國的締造者們就制定了新的憲法,這部憲法給人民的民主和由的權力比美國的憲法多。然而,製法和法治完全是兩回事。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給一羣猴子制定完美的法規,要它們遵守,它們是否就變得規矩文明起來,不再爭食、打鬥、撕咬了?不會的,它們仍然是一羣野蠻的畜生。也許它們偶爾也會不滿意它們的野蠻的、畜生的生活,但要它們改變和學會自律也實在難,它們沒有這種能力, 它們無可奈何。

所以我們必須明白,使野蠻人變成文明人,從立法過度到法治是一件極難的事,要經過長期的學習、訓練和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文化革命的、脫胎換骨和自我造就的過程。

法治社會的形成需要兩個條件,人對法的知和能。知,就是社會的每個成員要有法律的知識,明白自己的權力和義務,明白法律的神聖和重要性,要有自覺守法的願望和覺悟。能,就是社會要有法律的約束力,人們有維護法律的能力,任何違犯法規的行爲都受到應得的懲罰。

如何達到對法律的知?這可以通過宣傳教育來實現。法律教育不應只在學校,而且要在整個社會,不應只在學生時代,而且應該是終身的。用什麼樣的形式來進行這種的教育?我們應該了解西方人的文明教育是怎樣實現的。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教會起了巨大的作用。西方人爲他們的信仰花費無數的時間,他們思考人生和社會,思考人類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他們探討如何達到今生的完美,如何實現來世的快樂。西方人的文明社會也就在這種思考和探討的過程中慢慢形成了。中國人也必須這麼做。其實, 中國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已有類似的做法,那時每個星期都少不了學習和聚 會。這是一種很好的形式,應該把它繼承和發揚。那個時期沒有貪污腐敗,犯罪率也極低。因此,要達到中國人對法律的知,中國必須有由政府支持和引導的、全民的、終身的、有關道德法律和科學政治信仰方面的教育學習和探討;政府和民間合作,組織法律教會傳教,中國憲法就是聖經。

怎樣達到維護法律的能?一個社會怎樣才具備維護法律的力量?訓獸師手裏必須有鞭子,否則野獸訓不好,不聽話,不守規矩。老百姓違犯了法規,政府手裏有鞭子,有軍隊和警察來管教。如果政府犯了法,政府的官員獸性大發違犯法規誰來管教?政府手裏的鞭子不會抽自己,所以老百姓手裏也必須有鞭子。手裏沒鞭子,政府的官員搞官倒,犯了法,殺了人,然後說不搞爭論了,算了,老百姓也只好忍了。不爭論怎麼能辨是非,知善惡?當官的說什麼,百姓就聽什麼,百姓沒有說話的份嗎?這就不合法、不公平了。老百姓怎樣才能握住鞭子?只有靠聯合。一個人或少數人,鬥不過政府的鞭子,軍隊和警察。老百姓必須靠人多,靠組織工會、農會和各種協會,選出代表爲自己說話。中國的老百姓要好好學習怎麼組織、團結和聯合起來,集聚更大的力量。當老百姓的鞭子舉起來了,政府犯法的時候就抽它一抽,皇帝腐敗犯法的時候就把皇帝換掉,一個人民的、法治 的社會就形成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2/12/1166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