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借中美關係政治局常委扶胡削江 曾慶紅<中青報>腰斬草菴居士
 
作者:林保華
 
【人民報消息】胡錦濤在中美關係中扮演的角色

中國的外交政策的最重要環節是對美關係。作爲江澤民繼承人的胡錦濤在關鍵時刻扮演什麼角色自然也爲人們所關注。

99年5月8日清晨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軍人立即集會「打倒美帝國主義」,大學生在中共各級組織支援下示威打砸美國大使館。5月9日,胡錦濤發表電視講話,除了譴責美國外,也呼籲民衆不要採取過激行動,依據有關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以及中國的有關法律,保護外國的外交機構和外交人員,保護外國僑民和從事經貿、教育、文化等活動的人員。在當時全國上下民族情緒高昂、媒體又極力煽動的情況下,胡錦濤出來講這些話是不那麼討人喜歡,也會得罪軍方;壓得住是胡錦濤之幸,壓不住就做江澤民的替死鬼。

去年四月一日中美軍機相撞,中國上下又爆發強烈反美情緒,中國如何處理被扣押的二十四個美方機組人員成了當時中美交涉的焦點。江澤民在四月四日出訪南美,這個燙手山芋又丟給胡錦濤。表面上江在外還全權遙控,實際上具體事務由胡錦濤處理,處理好是江澤民的功勞,處理不好胡錦濤難辭其咎。當時中國一直採取很強硬的態度,江澤民在離開北京時就公開表示美國政府必須道歉,但是在美國政府沒有正式道歉情況下,復活節前夕中國立場突然軟化。外界都以爲是江澤民操控的,獨有華府亞太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包道格早在四月六日的一次演講中就指出,中共高層爲處理撞機事件成立了特別小組,而組長由胡錦濤出任,胡錦濤希望事件在江澤民回國前解決,這樣可以提高他的威信。香港<太陽報>在四月十六日也引述北京消息人士說胡錦濤坐鎮處理撞機事件。四月十一日中共態度軟化,趕在復活節前放回美國機組人員。中共放人被一些網民痛罵爲「賣國」。固然最後放人也一定要江澤民首肯,但是江澤民十七日回到北京就在二十日穿了中山裝會見在撞機中失蹤者王偉的親屬,還抱了王偉的六歲兒子,王偉的父親對此感到「十分溫暖」。參加會見的政治局常委還有李鵬、朱鎔基、尉健行,李嵐清正在國外訪問,但是主持處理撞機事件的胡錦濤和素與江澤民不睦的李瑞環沒有出席,實在耐人尋味。

此後有境外媒體報導,中國專門成立中美關係小組,由胡錦濤執掌。去年十二月也由南韓媒體做出同樣報導。如果消息屬實,就說明胡錦濤在問鼎外事工作。而這不可能是胡錦濤一個人的能耐,而是有其他政治局常委共同扶持而削了江澤民的權。從「九一一」以後中共改變了對美國的態度,扭轉了「反美」的輿論導向,似乎說明中共的外交政策有所轉變,恢復到鄧小平時代的「絕不當頭」,因此同美國的關係趨向和緩。但是胡錦濤的姿態還是很低,防著江澤民。而江澤民則利用亞太經貿高峰會爲自己和曾慶紅撈政治資本。目前江澤民更要利用布希訪問北京和稍後他訪問美國,營造美國只信任江澤民的氣氛,爲自己在十六大留任總書記或軍委主席製造理由。爲此他也必須打壓胡錦濤。最近就有兩宗:一宗是一月二十四日紀念「江八點」活動中由於胡錦濤的出席,江藉故貶斥錢其琛的講話。另一宗則是去年十二月<中國青年報>奉胡錦濤命轉載海外網上草菴居士的文章時,被曾慶紅下令腰斬,原因是該文章以介紹美國的經濟爲名批評中共的經濟管理制度,被認爲是批評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的江澤民。

有鑑於此,十六大最後的高層人事佈局現在確實像胡錦濤訪問歐洲時所說的「言之過早」,外界不斷傳出十六大領導班子的不同版本,而每一版本江澤民都不同程度的留任,可見他留戀權位,不願胡錦濤真正接班。

(RFA)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2/16/1911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