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共喉舌無恥之極 大談中共關愛馬寅初 令人作嘔
 
陸祀
 
【人民報消息】最近北京某報刊登《馬寅初——基本國策第一人》。作者在介紹馬寅初的基本生平時,對他於49年之後因提出「新人口論」而遭到中共當局嚴厲迫害的史實吞吞吐吐。其字裏行間彷彿還想告訴讀者馬先生是在共產黨領袖的思想指引下前進的、共產黨的領袖是如何如何地關心和保護他的。看後真叫我跌破眼鏡,而不得不發幾句。

大名鼎鼎的馬寅初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預見到中國人口如不及時控制,就會成爲社會發展進步的極大負擔。他經過廣泛調研,提出著名的「新人口論」,寫成提案向中共當局進言,建議要搞計劃生育。就這樣,他被打成「馬爾薩斯主義在中國的翻版」而痛遭批判,險些被打成右派投入勞改營而老命不保。後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馬寅初的預見是遠見、卓識。可文章卻遮遮掩掩地說:對於控制人口的主張,周恩來曾表示贊成,毛澤東開始也認爲有可取之處──批判馬寅初的風潮是康生、陳伯達之流所煽動掀起的。

把迫害馬寅初的責任,僅僅推到康生、陳伯達的頭上是不客觀的。真正的原因是:中共建國後,領導人的獨裁思想日益膨脹、飛揚跋扈自命不凡起來,自認爲自己是老子天下第一了,哪還能聽得進別人的什麼意見,也根本不願意搞清「新人口論」是怎麼回事,更不想搞清楚西方的「馬爾薩斯主義」是怎麼回事,就把二者聯繫起來胡批,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證明別人總是錯的、獨裁者才永遠正確!

文章提到:馬寅初寫下了《重申我的請求》一文,對各方的挑戰表明:「我當敬謹拜受」,「我雖年近80,明知寡不敵衆,自當單槍匹馬,出來迎戰,直至戰死爲止,決不向專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評者們投降。」但對於馬寅初堅持真理,文章說有好心人(包括周恩來)都勸他公開認個錯。

事實上,這些人不是什麼好心人,而是獨裁者的奴才。他們爲了討主子歡心,使其政治迫害順心如意,對馬寅初施展軟硬兼施兩面手法中的懷柔的一面,正是爲了配合康生、陳伯達之流的正面批判呀。

文章還爲統治當局在計劃生育問題上所犯下的罪孽開脫,說什麼:把中國人口的增長說成是批判馬寅初的後果,這是誇大其詞,其實是千百年傳統習慣勢力的影響,加上農村的經濟狀況和農村人員的低素質,這種頑固的慣性作用是原因。

事實上,當局迫害馬寅初,使得人口問題得不到正常討論與注目,從而沒有及時實施適當的人口政策,當然是造成日後人口過多的主因。作者所提的農村經濟狀況和農村人員的低素質,也是當局在建國後大搞黑暗專制政策所促成的。

文章提到:文革期間周恩來起草的保護名單中含有馬寅初,並得到毛澤東的批准,使他免遭劫難。

事實上,把提出正確主張的馬寅初加以批鬥,本來就大大不該。文革中毛澤東爲了不讓自己放出的黨衛隊(即紅衛兵)胡亂衝殺而給他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同意把他列入所謂的保護名單。這算不得是對他的善意關心和保護。

文章提到:1972年馬寅初患了直腸癌,周恩來親自批准爲他進行手術。──一個人得了病要由日理萬機的國家總理親自批准才能獲得治療和進行手術,只能證明這個社會的不正常,不能證明這個社會之始作俑者的什麼關心和愛護啊!

文章還談到:馬寅初當年對國民黨的腐敗和專制是如何如何不滿,對共產黨是如何如何擁護;而馬寅初1939年與周恩來的會面,乃是他人生的轉折點。馬寅初後來回憶說:「自那年起直到現在,我無時不刻不與共產黨在一起。」

可惜的是:文章作者並未交代馬寅初的這段話是什麼時候說的。因此也難以獲悉因「新人口論」被批鬥的他是否還「無時不刻不與共產黨在一起」。我想,因爲反對國民黨專制、追求民主而自然地與共產黨走到一起的馬寅初,在見證到中共對於正常言論的壓制之後,其內心一定非常悲憤,只是無力反抗罷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5/2/2063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