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BBC透視中國:六四不再是「話題」 (圖)
 
【人民報消息】透視中國是BBC中文網最近增設的一個欄目。這個欄目每逢星期一更新一次, 由中文網記者魏城和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江迅輪流執筆,主要是圍繞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的一些熱門話題進行深入報導和探討。

BBC中文網記者 魏城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意思大概是指歲月無情,時間總是開世事、公理的玩笑。

沒想到,如今世事輪轉、公理錯位的速度加快,"三十"倆字倒了個個兒,成"十三"了:十三年河東,十三年河西!?

「三十」變「十三」?

以上都是瞎謅,言歸正傳。今年是中國的"六四"事件十三週年。有人說,十三這個數字在西方是個不吉祥的數字,但中國人不忌諱,除了中共當權者出於"維穩"的政治需要可能對此話題諱莫如深之外,海內外的左右兩派華人網民自然少不了在網上就此展開筆戰,屆時虛擬的電子戰場上自會有一番脣槍舌劍,你徵我伐。

但也有人預言,十三年過去了,"六四"無論是在中國的政壇上,還是在華人的網壇上,都已經不再是一個"issue"(話題)了,仍然等待"六四"十三週年紀念日前後上網"看戲"的心態,說白了,不是民運人士的自作多情,就是海外記者的無事生非。

如果後一種預測應驗,那也是一種頗值得玩味的現象,倒也正好套上了我上述的那番胡謅:十三年河東,十三年河西。

「心結」與「情結」

怎麼說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先說"六四"話題的冷熱興衰。想當初,十三年前,"六四"的槍聲一響,殺戒一開,對力主鎮壓、並藉着鎮壓的勢頭主控了中共高層的強硬派來說,除了最初得意地揮舞着冒煙的槍筒炫耀、奮勇爭奪"鎮壓反革命暴亂"的"軍功"之外,後來卻發現勢頭不妙,紛紛與仍散發着硝煙味道的槍炮拉開距離,"六四"這兩個字越來越變成他們的解不開、甩不掉的"心結";對血氣方剛、報國心切、原以爲能借着八九學潮讓中國的民主化"一步到位"的整整一代中國青年知識分子來說,在瞪着震驚的眼睛看到原以爲是"橡皮子彈"的東西擊碎了同學的胸膛、也擊碎了他們的民主之夢之後,"八九"夢興和"六四" 夢碎成了他們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

相應地,"六四"這個話題在隨後的幾年中成了海外華人的公開論壇上、中國民間的私下聊天中最熱的一個話題,其熱度更是隨着那些年每年的週年紀念日的臨近而不斷加溫。

當然,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中共當權者:除了最初熱烈歡呼"平暴"勝利、反覆重申鎮壓必要的"熱鬧"之外,隨後卻是官方傳媒、"領導講話"對這個話題的出奇的"冷淡",對"六四"的定性也從"反革命暴亂"一降爲"八九春夏之交"的一場"風波",再降爲似乎不褒不貶的"六四事件",但每年"六四"週年紀念日臨近時,"領導"卻一反常態,在不公開的"講話"中反覆叮囑政法、宣傳部門做好防範。原來是,表面"冷",內心"熱",臉上"靜",心裏"慌"。

「話題」與「課題」

斗轉星移,物是人非。轉眼間,十三年過去了。那麼,這十三年前後中國的政情都有些什麼樣的變化呢?

這一次,時光老人開的玩笑有些太殘酷了:海外民運人士預測的中共幾年倒臺的說法都沒有應驗,小說《黃禍》預言的中國大崩潰也僅僅是作者本人的一場惡夢;鄧小平不是毛澤東,江澤民不是華國鋒;"四五"平反過程沒有在"六四"一事上重演,趙紫陽也恐怕難以在有生之年效法老鄧東山再起;中國表面的繁榮升平暫時破解了爲官者的"六四心結",知識分子的下海經商也一時開釋了爲民者的"六四情結" ······

相應地,"六四"這個話題也逐漸由熱變冷,從鬧轉淡。當然,近些年來,"六四"這個話題還有人在提,但提的次數和人數卻明顯減少:老話重提的人大多侷限於海外人氣不振的民運人士、國內寥如晨星的異議人士、以及人數不算少但也不太多的那些對政治"情有獨鍾"的人;老話重提的頻率則逐漸降至大約每年一次,當然是在週年紀念日前後。

六四話題漸漸變得不再是"話題",雖然令民運人士和自由派人士痛心疾首,但原因其實並不難理解:一是時間畢竟長了,當年觸目驚心的六四血跡如今已被歲月的季風吹乾、被時光的流水沖淡,二是中國多少變了,儘管民主化的目標仍然遙遙無期,但鄧小平南巡後的全民經商熱暫時轉移了民衆的視線、釋放了青年人的精力。

但儘管六四不再是中國人熱衷的"話題",民主化卻仍然是中國迴避不了的"課題",中國在"六四"發生前因不民主所帶來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一個都沒有真正地解決,最多是暫時掩蓋起來或拖滯下去了,雖然並非所有這類矛盾和問題都能在實現民主化之後迎刃而解,但肯定難以在之前徹底消除。

歲月無情、河東河西易位速度加快的另外一個例子,是海外民運人士聲望十三年來由盛到衰的變化。---噢,那是下一集"透視中國"專欄(5月27日)的主題了。這一集的題目是《六四話題不再是"話題"》,那下一集的標題就是《民運人物不再是"人物"》。

至於"六四"前一天的那一集"透視中國"專欄,是我寫的"六四"雜談"三部曲"的最後一集,題目就叫《民主目標仍然是目標》。

(BBC)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5/20/2098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