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南方週末:大量中國貪官攜帶鉅額資本外逃
 
【人民報消息】許超凡在犯下驚天大案之後遠遁加拿大。與這位中國銀行廣東開平支行前行長同時消失的,還有他的兩位前任──餘振東和許國俊。其中,許超凡在案發前已當上了中行廣東分行財會處處長。

  此3人所涉嫌的,是建國以來最大的銀行系統監守自盜案。在2001年10月12日的自查中,中國銀行發現了高達4.83億美元的賬目虧空。「起初,我們以爲是電腦的問題,」中行一位工作人員說,「但最終覈實的結果是:巨資被廣東開平支行的3任負責人──許國俊、餘振東、許超凡盜用。」

  案發後第三天消失,使用假護照越境,案發前已將家屬轉移出國,人們驚歎於疑犯逃計劃之周密。「但這不是許超凡的首創,」楊誠──加拿大刑法改革國際中心高級研究員──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逃往海外越來越成爲中國貪官逃避懲罰的首選。而出逃的人數、級別、手段,都不斷上升。」1998年5月,同樣在中國銀行,發生過南海支行丹竈辦事處謝炳峰、麥容輝兩人貪污後潛逃泰國的案件。但這兩人不過是普通工作人員,涉案金額爲5000多萬元人民幣。這與開平一案盜用近5億美元、疑犯官至處級,自然不能相提並論。而在近期,河南省菸草專賣局局長蔣基芳、貴州交通廳廳長盧萬里兩國高官潛逃海外,更讓人爲之震驚。

  「起初,貪官們是案發後倉促出走;而後變成案發之前做好準備。」楊誠這樣描述出逃手法的翻新,「更有聰明者,利用關係在國外開設辦事處或分公司,而當事人長期遊移於兩國之間。一有風吹草動,便不再回國。另有些官員家屬,因涉案同樣選擇出逃,比如瀋陽前市長慕綏新之女慕洋,武漢市城建委主任張克孝──人稱『武漢第一貪』的妻子。

  同時兼任著澳門科技大學教授的楊誠,長期關注著官員出逃的問題。2000年,他曾就此問題上書國務院。

  據一位曾供職於最高檢察院外事部門的人士透露:近期以來,每年驚動高檢外事部門的職務犯罪出逃案爲20-30件,引渡回國者爲5名左右。「但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他解釋說,「因爲另一部分案件是不通過我們辦理的。」

  「美國護照」:只需1.8萬元

  始於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讓辦理因私護照變得越來越容易。身份證、戶口薄,以及縣(處)級以上單位的人事公章足矣。而在一些試點地區,辦理護照只需身份證明。

  對於那些位高權重的官員來說,找個公章自然輕而易舉。有關人士認爲,這是管理上的一項漏洞。在中國,製作護照和人員出境都歸公安部門管理。一個人即使犯了案,但如果公安部門不知情,那麼辦照也不會受到限制。而在一些西方國家執行「黑名單」制度,可以約束人們出境。一旦你有職務犯罪嫌疑,便被列入「黑名單」,在辦理出境手續時便會遇到障礙。

  何況,做一個以假亂真的護照也非難事。中行南海支行的謝炳峰一案中,疑犯便是利用假護照潛入泰國。在北京,本報記者隨意撥通了幾個「刻草辦證」者的電話,被告知:「只要地球上有的國家,我們都可以弄出護照來。」一本「美國護照」在3個作假處的報價分別是:8000元、1萬元、1.1萬元。對於「如果假的被發現怎麼辦」的問題,假照販子說:「我可以給你做真的,也就是先做一個假身份證,再用它辦一本真護照。」「真美國護照」的價格是1.8萬元,「真加拿大護照」爲1.5萬元。

  通過香港出逃,也是貪官們常用的手段之一。因爲香港在迴歸之前屬於英聯邦,所以港民前往加拿大等曾同屬於英聯邦的國家,可以實行「落地籤」──手中有香港護照者可直接飛往加國,而把簽證手續留在入境時辦理。廈門遠華案主犯賴昌星,就是憑著一本香港護照及這些便利條件,逃入加拿大的。

  而據楊誠披露,外逃貪官的去向主要有三處:其一是就近避難,潛入中國的鄰國──泰國、緬甸、蒙古等地。「藏在這些地方的風險較大,」楊誠分析說,「因爲中國與鄰國合作打擊犯罪較爲緊密。例如蒙古,還和中國簽訂了引渡疑犯的雙邊協議。但這些地方,往往成爲貪官們再次轉移的跳板。

  另一類是處於轉型期、或者法制不很健全的國家,如一些非洲、拉美國家。逃往那些地方之後,很多人便過起了隱性埋名、深居簡出的生活。

  對於那些曾在國內擁有顯赫地位的人來說,以上兩種地方是他們不齒的。這些人的目標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這些移民國家很容易接納一個外來者,」楊誠說,「如加拿大,一旦夫妻中的一方入了加籍,另一方很容易拿到該國的綠卡。所以很多官員在出逃前,就將家人移民到這些國家,這也是爲自己留下一條後路。何況,生活在發達國家是非常舒適的。」

  「賊不走空」

  貪官出逃引發了多種後遺症,數以億計的國有資本外流首當其中。

  曾外逃加拿大11年的寧波貪污犯方家幸,出逃時帶走贓款近100萬元;農業銀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烏市分行職員艾合買提攜贓款230萬元,逃至俄羅斯;廣東省東莞市建設銀行職員陳國強、林進財逃往泰國,轉賬贓款數百萬元;中行南海分行一案,共約4000萬人民幣同時逃出境外;而在開平一案中,上億美元資金通過澳門和拉斯維加斯賭場被洗成現錢,存入涉案人在國外的賬戶。

  關於中國資本外逃規模,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專家認爲只能大致估計,不能精確測算,他們傾向於1997年─1999年間外逃資本總規模爲520億美元的估計。在鉅額的外逃資本當中,貪官向境外轉移非法所得佔有一定比重。

  最高人民檢察院一位官員披露:很多貪官向國外轉移財產時使用化名,或將鉅額資產寄存在他人的賬戶下。這給國家收回資產又增加了難度。

  楊誠說,貪官外逃導致資本外逃,也是其他國家和地區面臨的問題。1995年,他參加了在香港舉行的「國際刑法改革年會」。其間,國際刑警組織俄羅斯中心局首席代表一語驚人:「俄國對西方國家的投資,要超過西方對俄國的總投資。這不是玩笑──因爲我國的大量資金,都被腐敗的官吏貪污後轉移至西方。」

  「這是一箇中心危險的信號,」楊誠認爲,「1997年泰國金融危機的導火案,就是由於銀行官員出逃帶走大量現金引發的。因那場危機中,該國政府付出了慘重代價。」

  艱難引渡

  2000年8月22日下午3點,從蒙古烏蘭巴托飛至北京的航班降落在首都機場。犯罪嫌疑人楊彥軍走出飛機。至此,北京房山區河北信用分社會計侵佔200萬鉅款後出逃一案告破。

  此次跨國引渡,是1997年8月《中蒙引渡條約》簽訂後,中國警方首次赴蒙執行任務。楊彥軍成爲第一個從蒙古引渡回國的經濟犯罪嫌疑人。自1993年起,中國已經和泰國、蒙古等10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引渡條約。尤其是2000年12月28日中國《引渡法》的頒佈施行,爲國際間加強司法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相對於世界上近200個國家來說,與中國簽約者顯然太少了。」劉廷吉認爲,「尤其在一些被案犯視爲避難所的地方,中國與之沒有引渡協議。」

  在沒有雙邊引渡條約的情況下,對於外逃的犯罪嫌疑人,只能採取「友好合作」的方式遣返。能否遣返成功,則要看對方國家是否給中國「面子」。

  作爲賴昌星一案的加方專家證人,楊誠披露了賴昌星至今沒有被遣返回國的原因。「加拿大已經廢除了死刑。」他說,「而遠華案的從犯中,已有14人被中方判處極刑。一旦賴昌星迴國,則必死無疑。所以,加方不同意遣返賴昌星,除非中國免他一死。但中方是無法接受這一點的。」

  劉廷吉認爲,中西方司法理唸的衝突,是導致引渡條約難以簽訂的重要原因。西方攻擊中方的法律難以保障人權,中方則認爲西方的法律是在保護罪犯。尤其是在經濟犯罪上,雙方的分歧更大──西方絕大多數國家在此方面早已廢除了死刑,但對於那些涉案金額重大者,中國向來執行著「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法律。

  1999年,在飛往中國航班上,楊誠與加拿大一名高官相遇。這位官員告訴楊誠:他前往北京的目的,是就雙方簽訂《贓款分割協議》進行協商。

  對《贓款分割協議》,楊誠解釋說:「A國某貪官逃到B國,並攜帶了1000萬元贓款。如果A、B兩國之間有這項協議,那麼B國協助A國抓獲出逃者之後,1000萬元將按照一定的比例,由A、B兩國分配。《贓款分割協議》是西方國家之間較爲普遍的雙邊協議。由於利益驅動,,對緝捕出逃者能起到很大作用。」

  但中加之間的談判沒有成功。「中方至少有99%的人反對,」楊誠說,「他們認爲,出逃的贓款屬國有資產,怎麼能和外國分割呢?但沒有人換個角度考慮:對於外國來說,贓款逃到人家那裏,無異於帶來了投資,爲什麼要無償返還給你?何況,人家辦案還需要一筆經費。」

  在2000年上書中國政府領導的文章中,楊誠還提到:儘快將中國的法律制度與國際接軌,也是打擊出逃者的必要措施。比如,如果你取證不符合國際慣例,那麼在國外的法庭上,人家不會承認你的證據。出逃者的引渡要求就可能被駁回。

——原載6月13日《南方週末》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6/13/2140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