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反恐之戰任重道遠——紀念911一週年
 
作者:胡平
 
【人民報消息】911過去整整一年了,世貿雙塔遭受恐怖襲擊轟然倒塌的可怕場景,歷歷猶如昨天。

911的陰影揮之不去。我們早就聽說過恐怖襲擊的故事,但是在911以前,我們從來沒有聯想到自己。是911事件,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受到恐怖襲擊的威脅。

其實,早在1993年美國《新聞週刊》的一次民意調查中,恐怖主義就被視爲今後世界的頭號危險;但儘管如此,911恐怖襲擊還是造成了空前巨大的震撼。因爲恐怖分子的殘忍、冷血、滅絕人性與喪心病狂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它惡毒地利用了現代人共同生活所必須的最起碼的相互信任,破壞了當今地球村的人類生存的基本安全感。

我必須再次強調,絕不能把911式恐怖襲擊歸結爲種族的衝突或文明的衝突。那種認爲無論什麼邪惡都是某種社會環境的產物的觀點,其言下之意是,只要社會改善到某一程度,邪惡就會自行徹底消亡。這種烏托邦主張又忘記了人的"原罪"即本性中的陰暗面。我們並非不知道一種惡劣的生存條件會滋生犯罪,但是我們這裏講的是911,象911這種超出常人想象的邪惡行爲只能??生於超出常人的邪惡自身。

爲恐怖襲擊辯護者總是說,恐怖襲擊是弱者反抗強者的最後手段。此話大錯而特錯。歷史上有無數強弱易位、以弱勝強的事例。弱勢的一方採用非暴力抗爭或正常的暴力抗爭取得勝利,但是,我們從未見過有弱者通過專門針對無辜平民的恐怖襲擊手段而獲勝的。是以前沒有人嘗試過這種手段嗎?想來不是,只不過他們一試即敗,陷入滅頂之災。

爲恐怖主義辯護勢必陷入自相矛盾:如果對手果真十分邪惡,非暴力抗爭或正常的暴力抗爭統統無效,因此採用恐怖襲擊手段是有理的,那麼,實行恐怖襲擊必然會招致強大的對手施以毀滅性的報復,因而必定是無效的;反過來,如果弱小的一方能夠頻頻向對手發動恐怖襲擊而?未陷入株連九族或滅國滅種之禍,也就是說,如果恐怖襲擊果真成爲弱者反抗強者的有效武器,那難道不證明對手有所不爲的自我剋制?從而證明對手決不像你們攻擊的那般惡劣,從而證明你們的恐怖襲擊沒有道義根據。

簡言之,如果恐怖襲擊是有理的,它必定是無效的;如果是有效的,則必定是無理的。很可能,它既無理又無效,但它決不可能既有效又有理。

反恐第一仗──阿富汗之戰--打得比許多人預先估計的要順利。可是就整個反恐事業而言,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在過去的一年間,恐怖主義並未消聲匿跡,好象倒更活躍更頻繁更廣泛。恐怖分子或者是受到911襲擊的鼓舞,或者是面臨國際圍剿而作困獸之鬥,總之,至少在我的印象中,過去的一年是恐怖主義最活躍的一年,是恐怖襲擊最頻繁的一年。

儘管有不少人在譴責美國借反恐之名行擴張之實,譴責美國的單邊主義;不過,我以爲更值得憂慮的是眼下的反恐方式能否奏效,人類如何才能戰勝恐怖主義。假如在反恐之弦高度緊繃的現在,恐怖主義還能如此頑抗,等到人們神經疲勞、警惕鬆懈的時候呢?今天的恐怖分子還不握有高度殺傷性的武器,以後呢?

僅僅防備是不夠的,除非我們變成警察國家,否則我們防不勝防;僅僅打擊也是不夠的,因爲老的恐怖分子消除了,還可能產生新的恐怖分子。成功的反恐戰略必須能夠造成足夠的威懾效應。你會說,對於911恐怖分子這類進行自殺式襲擊的亡命之徒,"奈何以死懼之"?但問題是,執行自殺式襲擊的恐怖分子只是工具,那些在背後策劃和支援的政府和集團未必也願意自殺,所以,威懾戰略仍然是可能的。

從反恐之戰打響的第一天,我們就知道,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場沒有明確的敵人與戰線的戰爭,一場沒有明確的最後勝利的戰爭。反恐之戰,任重而道遠。不論有多少困難,人類必須打贏這一仗──爲了我們的生存與文明的延續。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9/11/2296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