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 僥倖當上國家軍委主席,江澤民手舞足蹈。 | 中共「大家長」江澤民一如多數人預期地繼續擔任了中國國家軍委主席。我們不知道他續任軍委主席是否源自激烈的權力鬥爭。但中共人治大於法治、權大於法,都在此刻找到了一個新的註腳。 對於江澤民的任命案,可用兩句話加以概括:其一是軍隊領導人江澤民是中國的實際最高領導人;其二是中國實際的最高領導人江澤民是由軍隊所推舉產生的。前一句從「垂簾聽政」四個字就能理解,人們也已耳熟能詳;後一句則要從江澤民人事案的醞釀過程談起。 早在去年底即有傳聞,稱中共政治局已達成江澤民全退的結論;但16大召開時,共軍將領卻提出「特別動議」,打翻了此一黨政高層共識。15日江澤民正式當選後,香港《文匯報》訪問了北海艦隊副政委於常啓少將。後者稱,去年中共16大前,江澤民就曾表示辭意,但「軍隊將領們都不同意,希望他留任」。此一報導佐證了傳言的真實性,即江澤民的續任軍委主席,是軍方將領的決定。這個決定既不是基於中共黨政精英的理性選擇,也不是基於制度的需要,不是基於國際因素,更不是基於人民的支持。 江澤民的任命案,已使中國大陸的政治面貌變得更像是緬甸那樣的軍人干政、軍隊領導人獨裁的國家,而不是一個改革開放的經濟寶地。由於理解到此一任命案的負面衝擊,220位中國人大代表才以棄權或反對票表示了他們的憤怒不滿。也是知道此種負面衝擊,中共才一直對此一任命案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新華社更直到3月14日報導候選人已定,也仍對「候選人」爲誰三緘其口。也是知道此種負面衝擊,較具改革精神的大陸報章,才大規模地對朱鎔基讚揚歌頌,而對江澤民的續任報以三緘其口的沈默。也是知道此種負面衝擊,乃至於曾被視爲御用學者的經濟學家胡鞍鋼,竟在《亞洲週刊》批評稱此舉「倒退到1987年」,而1987之後的兩年,是中國大陸政治極爲動盪的兩年。 一些人提出現在國際局勢不寧,或者「有利接班穩定」的觀點,希望爲江澤民續任軍委主席一事開脫。然而,如果國際局勢真的嚴峻,「人大」可以不開;但既然順利召開,可見多數人也都同意至少對中國大陸而言,並沒有受到國際局勢的負面衝擊。 當然,在美國還沒有把總統只能連任一次寫進憲法之前,小羅斯福也當了10來年的總統;大陸的國家軍委主席一職也沒有任期限制,當然也不能期待江澤民會乖乖地退休。不過,既然幹部年輕化、連任限制是中共的既定政策,那麼江澤民怎能天真地無視於此?而明知此舉將招致一片罵聲而仍執意如此,執意如此卻換來人們的冷眼睥睨,真不知江澤民所爲何來。 問題還不僅在於江澤民個人;如果多數政治精英認識到軍委主席一職應該也受到連任的限制,則江澤民也不至於甘犯此一衆人的信念。但雖然220位人大代表表示了反對與保留的意見,多數人仍然服從權威、被動地接受了此一「中央」的決定。於是退與不退就在江澤民的一念之間,「制度」對此莫可奈何。這也就更加顯示了中共政治與現代民主國家的民主法治要求,相距是何其遙遠。 江澤民的續任軍委主席,確實是中國改革路途上的挫折。220位有獨立精神的人大代表、以及許許多多具有改革精神的知識份子,也已對江澤民發出不屑的噓聲。臺灣順利地民主化,使人容易忘記改革必須有壓力、民主不會自然產生;而江澤民續任軍委主席,恰可提醒我們改革與民主之途的艱難。 ──原載《民主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