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明师”出高徒 林昭亮的音乐养成(图)
 
蔡平
 

世界知名华人小提琴家林昭亮。
【人民报消息】林昭亮不仅是活跃在世界舞台的知名演奏家,还在世界顶尖表演艺术家摇篮朱莉亚音乐学院作育英才。与他艺术成就同样让人称道的是他的为人:恭谦有礼,让人感受一种传统的贵族气息。在挤满竞争者的成才路上,他成功的动力来自何方?

今年51岁的华裔小提琴家林昭亮,和马友友、小泽征尔一起被国际乐坛认为是最有名望的三位东方音乐家之一。2011年过年期间,在林肯中心,林昭亮和钢琴家杰夫瑞.卡亨(Jeffrey Kahane),大提琴家大卫.芬格尔(David Finckel)联袂演奏“再现传统:贝多芬和布拉姆斯”音乐会。每一曲结束,剧院内观众都纷纷起立鼓掌。

林昭亮出生于台湾新竹,五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七岁师从台湾当代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李淑德;十五岁考入世界顶尖表演艺术家摇篮——纽约林肯中心的朱莉亚学院,师从于蜚声世界的小提琴教母多罗茜.迪蕾(Dorothy DeLay);十七岁在西班牙苏菲亚皇后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夺冠后,成为著名ICM国际艺人经纪公司旗下最年轻的演奏家。林昭亮的演奏以音色甜美、风格细腻优雅而闻名,他曾两次获得葛莱美奖提名,是第一位获得英国“留声机唱片奖”的华人演奏家。《音乐美国》杂志曾将林昭亮评为其年度器乐演奏家。美国著名音乐杂志《All Things Strings》说林先生演奏风格平和、典雅,就像他人一样,看起来像个天生的贵族,带着一种传统贵族的高尚气息。

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60年代的台湾,音乐环境不能和现在相比。林昭亮的父亲林经国是台湾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妈妈是台大外文系毕业的英文老师。他们都非常热爱音乐,经常在家里听唱片,听音乐会的广播,看电视里的音乐会。这让林昭亮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兴趣。

林昭亮五岁时,隔壁家的一个小朋友在学小提琴。林昭亮很好奇,就跑过去看,然后,自己的玩具不玩了,卡通影片也不看了,就喜欢看那个小朋友练琴。他的父母很惊讶他对小提琴如此感兴趣,于是就找了一个玩具琴给他。林照亮就陪那个小朋友一起拉琴,虽然没有声音,他却非常带劲。

林昭亮十一岁时,父亲不幸病故,母亲俞国林坚持伴随儿子踏上了音乐人生的旅程。


林昭亮和母亲俞国林。
林妈妈说,他们从没有想过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孩子也从没有梦想过成为世界知名的音乐家。他们只是觉得鼓励孩子学音乐,培养他在文化方面的兴趣和修养很重要。她觉得,如果学琴是为了要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名的人物,这个想法不太正确,她认为首先要让孩子做一个好人。“只不过是发现他的兴趣,就给他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后来完全是他自己决定要走这条路,不是我们(父母)当初就把这个梦想给他设定好的。”

林妈妈认为,作为父母,给孩子设定一个梦是不对的,孩子的成长,不是父母先做好一个模型,然后把他放进去照这个模子出来的。做父母最重要的是观察孩子哪方面有特长,他的个性,喜欢什么,往哪方面发展最适合,然后再从旁去帮助他,辅助他朝那个方向发展。如果只是家长望子成龙,小朋友自己没有兴趣,那是会痛苦的。

“当初我发现林昭亮对音乐很感兴趣,就给他很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那个时候,买一张唱片几乎都是很难的事情,我们收入都不是很高,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们还是尽量满足他的需要。他喜欢音乐到什么程度啊,他父亲每次到台北,林昭亮从不问爸爸要买什么玩具,他都说我要谁谁谁的唱片,莫札特的,海飞兹的,他要的是这些,那我们就尽量配合他。他六、七岁的的时候就会一边听唱片一边吃饭,还要把乐谱放在旁边看的。看到他对音乐有这样的兴趣,我和他父亲都感到非常惊讶。我们观察到他的兴趣后,就尽量地帮助他去发展。”

听到很多人说林昭亮是一个好人时,林妈妈感到这是对她最大的安慰。她觉得人家从心里感佩你,真正的敬佩你时,才会这样说。

现在很多父母都把一些名人,比如郎朗,作为自己孩子的模型,要自己的孩子也成为郎朗,逼孩子拚命的学,有的孩子被逼得哭,心态也不再正常。林妈妈觉得这是很大的错误。她认为,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人格和个性发展,都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迟早都会暴露出来的,即使他爬到顶尖,做了一个很好的音乐家,可是说不定他当初的这些压力到了某一个年龄的时候,他会爆发出来,可能对他自己的家庭生活,对他人格的发展,对音乐的表现都会造成一些隐藏的影响。她说:“就像郎朗他在书里也提到,他爸爸逼到他去自杀,有多痛苦,他现在自己还算是能够跳出来了,但有些孩子从那以后就倒下去了,整个精神就崩溃了。”

林妈妈曾碰见一个从中国大陆出来的孩子,他父亲强迫他一天要练8个小时的琴,技巧很好,但这个孩子很痛苦。每天耳朵边他只有“练琴”、“练琴”这两个字,其他什么都没有。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其他知识的学习也受到影响。

林妈妈说:“父母要在做人方面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言传身教,这种影响是无形的,在平时的言谈中、在生活习惯方面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想法,比如说你看见路边一个穷人,你不要说‘哎呀,这个人又脏又臭,你走开一点,你离他远一点。’很多父母都会这样想,但是这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了,你让自己的孩子没有同情心了,你应该告诉孩子怎么样去对待这些贫穷的人,身边的任何一件事情你都教养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好人。”

“不管是学音乐,还是学其他的东西,父母对孩子期望越高,给孩子的压力就越大,但是不要忘了他也是一个人,你也是一个人,你自己怎么过来的,不要把同样的痛苦加给自己的孩子。”

遇见最好的老师 基本功训练变享受

林昭亮七岁的时候到李淑德老师的门下学习,一直到十二岁离开台湾,跟李老师学了五年。李淑德在台湾被称为“最好的小提琴老师”。

李淑德从美国学习回来后,被台北师范大学聘请做教授。在一个比赛的机会,李老师看到林昭亮,很赏识,就在百忙之中来教林昭亮,为林昭亮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

李老师喜欢小孩子,很注重基本功训练。就像学高尔夫、网球,如果一开始没有教好,坏动作和坏习惯就很快养成了。小提琴也是一样,如果一开始没有教好,以后就很难提高。李老师一开始就坚持把所有的基本动作做好。

基本功学习一般让人感到很枯燥,但是李老师很会培养小朋友的兴趣。林昭亮发觉好好练琴之后,真的有进步,受到很大的鼓励。

林昭亮回忆说:“当老师第一次说我可以学一首莫札特协奏曲时,我好快乐!就是乐趣无穷啦!那时候真的感觉到音乐给我带来很大的乐趣,自己也有信心了,也就很享受学习的过程,自己陶醉在里面了。”他觉得这个经历很重要。这让他感到演奏音乐是自己最大的乐趣。他说:“如果小时候练琴是一种很痛苦的感觉,他永远没办法享受到音乐里面的乐趣,这样他不可能会做一个很好的音乐家。”

兼容并蓄、听弦外之音的“小提琴教母”

十五岁时,林昭亮考入朱莉亚学院,师从小提琴教母多罗茜.迪蕾(Dorothy DeLay)。多罗茜培养出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她非常热爱教育,也很乐观。在她的眼里,天底下没有东西可以难倒她的,只要能找到方法,好好把它分析,只要你有耐心和决心,好好练,什么都可以做得到。

迪蕾的特长是能把小提琴的演奏法、功法、指法、音质的训练,一段一段地分开来,研究分析这一段应该怎么处理,然后再把它们合起来。她这个能力非常惊人的,不管是大师的演奏,还是有问题的学生,对她来说,都是值得好好研究和分析的。

林昭亮有一个很好的同学,他曾经拉一个很艰难的曲子,怎么练都练不出来,他对迪蕾老师说“你给我一个简单的曲子吧”,老师说“你下次来上课的时候,拉给我听听”,然后她就把曲子一段一段分开来,叫学生开始拉一段,慢慢地拉,她问“可以拉得动吗?”,学生说“可以拉得动”“好,我们再来一次,这一次速度稍微快一点点”,“怎么样”“还好”,“再来一次,速度再快一点”,这样来了七、八次,半个小时之后,她说“你看现在你拉得多快,多好!”学生很惊讶:原来在一次次的练习中,他不知不觉地做到了自己以前做不到的事。她有这个耐心,帮助学生一点一点地提高,这让林昭亮非常佩服。

迪蕾不仅关心学生的成长,她还是一个很细腻的人,总是想办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帮助自己的学生。有一次,她看林昭亮上一两次课后,如果进步不太大,就会问:最近怎么样?有没有女朋友?功课怎么样?平时在哪里炼琴?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因为影响练琴的一个很重要的干扰是情绪,不能集中精力,她必须要知道什么东西在干扰她的学生。

开始的时候,林昭亮不知道老师的“弦外之音”,问什么,就傻傻地回答,后来时间长了,就知道老师的用意了。哪次琴没有拉好,就主动老实告诉老师,哪里没有做好。她非常用心,学生有演奏,她都要听。有一次,林昭亮去康州哈特福演出,迪蕾开车一个半小时去听,这让学生们受到很大的鼓舞。

有很多资深的音乐家,在教学生的时候,都坚持自己的方法,要学生一定按照自己的风格去演奏,但是迪蕾不同。她帮学生们把演奏法分析好后,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怎样诠释这个音乐,所以她门下的高徒,演奏法和个性完全不一样,让人听不出来是同一个老师教的。

迪蕾要林昭亮学习贝多芬对音乐的诠释,鼓励林昭亮到她的教室之外学习更多的知识。迪蕾对林昭亮说,朱莉亚有这么多伟大的音乐家,不要关在她的门下。“她推荐我去跟某一位老师学室内乐,跟某一位老师学奏鸣曲,我成熟之后,她就拉着我到处拉琴给大师们听,请他们给我指导,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老师。”

跟随用心灵诠释音乐的古典派大师

林昭亮大学毕业以后就开始做职业演奏,这使他有机会听不同的音乐家演奏,从他们的诠释里面寻找新的知识、看法和灵感。林昭亮觉得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

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1920~2001)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古典音乐家之一,获得过很多最高荣誉奖,如肯尼迪中心终身成就奖、美国国会颁发的最高国家艺术奖、总统自由勋章、六次获得音乐界的奥斯卡奖——葛莱美奖等。

林昭亮二十岁时,第一次有机会和六十岁的斯特恩在卡耐基音乐厅同台演奏。斯特恩七十岁的时候林昭亮又跟他合作,一直到他八十岁。这二十年中,他们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熟悉。林昭亮了解了斯特恩的人生观、人生和演奏经验、对音乐的理解,受到很大的影响。

斯特恩在林昭亮的眼里很严格,也很有挑战性。“我第一次拉给他听的时候,他问了我一个奇怪的问题,他问我这个乐曲是什么颜色的。我说‘颜色?我还没想过。’ 他说,你必须要visualize音乐(把音乐视觉化),这个曲子的个性是什么样的?所谓个性是要有颜色的,它的颜色什么?就像看一幅画一样,或者像看一个舞台歌剧一样。”

林昭亮最后一次和斯特恩合作,是在斯特恩八十岁生日时的音乐会。在演奏完之后,斯特恩请林昭亮聊天。那次聊天让林昭亮感到:斯特恩已经把这个徒弟当成同事看待。当时斯特恩开了大师班,有很多新秀来拉给斯特恩听。斯特恩聊天时,一边喝酒一边摇头头叹气地说:“你看这些年轻的音乐家,怎么诠释贝多芬,一窍不通,怎么诠释舒伯特也搞不清楚!”林昭亮笑了笑说:“二十年前,我拉给你听的时候你也是这样说我们的,现在,我们这些小朋友都长大了,你现在把我们当同事看了。”斯特恩听了哈哈大笑。他经常对年轻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知道你在干什么”,很多年轻人在技巧方面非常好,但在对音乐的诠释方面很不足。只有时间和人生的积累,才能使一个成熟的音乐家对音乐作出完美的诠释。

林昭亮对自己能到朱莉亚学院做老师,培养下一代音乐家很满足。他现在还要做音乐节和设计不同的音乐会。他说自己现在像个星探一样,发现新的作曲家、新曲子,然后把这些新秀的作品介绍给观众,这完全是一个新的知识,是在音乐学院里面学不到的。

(新纪元周刊)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1/3/13/5427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1. 散文诗:利比亚的军人哪,请稍稍抬高你的枪口 (227,313次)

2. 埃及怒吼了 中国人应干啥?(视频) (164,410次)

3. 让您开心一刻:三个精采小品(视频) (162,407次)

4. 智慧小品:两会直播室(视频) (161,629次)

5. 小品:增值的北京人(视频) (161,290次)

这个新闻火爆的原因(图/视频)
6. 这个新闻火爆的原因(图/视频) (150,193次)

解体中共!直升机校园盘旋 促销茉莉花(图/视频)
7. 解体中共!直升机校园盘旋 促销茉莉花(图/视频) (144,384次)

8. 郎朗演奏神曲 人人忐忑(视频) (141,326次)

哇!谷歌中东经理戈宁的演讲太棒了(图/视频)
9. 哇!谷歌中东经理戈宁的演讲太棒了(图/视频) (128,748次)

图片吓人!沙尘暴为啥奇袭济南(多图)
10. 图片吓人!沙尘暴为啥奇袭济南(多图) (124,985次)

11. 大难当头 谁来救我?(图/视频) (123,170次)

12. 从卡扎菲效仿六四屠杀 看人民起义(视频) (123,102次)

白宫前国家圣诞树倒下的原因(多图)
13. 白宫前国家圣诞树倒下的原因(多图) (121,531次)

14. 红太阳照耀下:长长的一份非正常死亡者名单 (117,465次)

15. 半笑话:周永康置李长春于死地 (112,239次)

半笑话:胡锦涛也不能例外(图)
16. 半笑话:胡锦涛也不能例外(图) (108,332次)

半笑话:医学专家晕倒在新华网头版头条(图)
17. 半笑话:医学专家晕倒在新华网头版头条(图) (106,213次)

半笑话:七旬老汉修复处女膜…感恩(图)
18. 半笑话:七旬老汉修复处女膜…感恩(图) (104,809次)

黑色幽默:第四波中国茉莉花革命组织者(图)
19. 黑色幽默:第四波中国茉莉花革命组织者(图) (98,256次)

黑色幽默:中国式骚乱:奶牛到底吃什么(图)
20. 黑色幽默:中国式骚乱:奶牛到底吃什么(图) (97,568次)

瞧清楚了,德国火车司机在干啥(图)
21. 瞧清楚了,德国火车司机在干啥(图) (93,150次)

22. 顺口溜:谁敢保证我们不做下一个陈胜吴广 (92,611次)

23. 地震中的日本国和日本人原来是这样 (92,245次)

黑色幽默:接头暗号(图)
24. 黑色幽默:接头暗号(图) (92,195次)

25. 精彩网语:党将向日本人民赠送两块黑板 (91,384次)

黑色幽默:香港政府不给北京制造压力(图)
26. 黑色幽默:香港政府不给北京制造压力(图) (91,263次)

27. 黑色幽默 5毛培训教材:这只鸡蛋真难吃 (89,806次)

28. 网路恶搞 “卡扎菲吃药啰” (88,849次)

29. 顺口溜:党官和央视 (88,757次)

30. 顺口溜:说两会(1) (88,207次)

江要与胡锦涛同归于尽(图)
31. 江要与胡锦涛同归于尽(图) (86,574次)

先哭的是党!周永康搞
32. 先哭的是党!周永康搞"茉莉花革命"(多图) (85,704次)

漫画:现场入党
33. 漫画:现场入党 (85,124次)

34. 恶搞:中共策划百万党员天安门大游行 (81,335次)

周恩来为何连续三次平掉自家祖坟(多图)
35. 周恩来为何连续三次平掉自家祖坟(多图) (76,653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