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哈馬斯釋放兩名美國人質後 以色列誓言“持續戰鬥直至勝利”
 
【人民報消息】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誓言要在加沙「戰鬥直至勝利」,這意味著在哈馬斯釋放兩名美國人質後,以色列軍隊對加沙的猛烈轟炸不會停止,且即將對加沙發動地面攻勢。 據美國之音報導,統治加沙走廊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組織哈馬斯週五(10月20日)釋放了在10月7日襲擊以色列南部時所綁架的美國母女,59歲的朱迪思.拉南(Judith Raanan)和她 17歲的女兒娜塔莉.拉南(Natalie Raanan)。她們是哈馬斯襲擊以色列、造成約1,400人喪生並挾持約200名人質以來,經過雙方確認所釋放的第一批人質。 內塔尼亞胡在星期五晚間發布的聲明中表示:「我們兩名遭綁架的人現在已經回家了。我們不會放棄努力,要將所有被綁架和失踪的人都帶回家。」他補充說:「與此同時,我們將繼續戰鬥直到取得勝利。」 以色列已在加沙邊界附近集結了坦克和軍隊,準備發動地面戰。 根據哈馬斯的說法,以色列對加沙的轟炸已導致至少4,137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包括數百名兒童,還有超過100萬人流離失所。 以色列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Yoav Gallant)在一次國會委員會上表示,實現以色列的目標並不會那麼快或容易。 加蘭特說:「我們將推翻哈馬斯組織。我們將摧毀它的軍事和治理的基礎設施。這是一個不容易的階段,這將付出代價。」 他補充說,隨後的階段將更加漫長,但目的是實現「完全不同的安全局勢」,以確保來自加沙對以色列的威脅不存在。他說,這不是一天、一周,或一個月就能達成的事。 哈馬斯的發言人阿布烏拜達(Abu Ubaida)表示,此次釋放人質是為了回應另一個中東國家卡塔爾為斡旋所付出的努力,他說,「這是出於人道主義原因考量,並向美國人和世界證明,拜登和他的『法西斯政府』對哈馬斯的指控是虛假及毫無根據的。」 哈馬斯此前曾將具有「外國」國籍的俘虜稱為「客人」,表示在情況允許之下將釋放他們,但沒有說明這是否包括具有雙重國籍的以色列人。 一位了解人質談判情況的消息人士稱,釋放這兩名美國人是「第一步」,他並補充道,「關於釋放更多人質的討論正在進行中。」 美國和英國官員表示,他們一直在與卡塔爾合作,以確保在加沙被扣押的人質,包括他們自己的公民得以釋放。其他有公民被俘虜的國家還包括泰國、阿根廷、德國、法國和葡萄牙。 根據巴勒斯坦媒體報導,週五晚間加沙發生了以色列的大規模轟炸,其中包括對加沙北部賈巴利亞的一座房屋進行襲擊,造成至少19人喪生。還有報導稱,以色列飛機週六早些時候襲擊了加沙北部的六棟房屋,造成至少8名巴勒斯坦人死亡、45人受傷。以色列軍方對此暫未發表評論。 在被問及以色列迄今為止是否遵守戰爭法規定時,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週五重申,以色列有權自衛並確保哈馬斯無法再次發動襲擊。 拜登總統(Joe Biden)週五在一場競選募款的活動中表示,他認為哈馬斯攻擊以色列的部分原因是希望阻止以色列與沙特阿拉伯實現關係正常化。 拜登說:「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動攻擊的原因之一是他們知道我即將與沙特阿拉伯坐下來。」他說,「沙特想要承認以色列……團結中東地區,並且即將正式這樣做。」 耶路撒冷和利雅德一直在穩步接近關係正常化,拜登一直致力於幫助兩國實現這一目標,並於9月份在印度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上宣布了在航運走廊方面合作的計劃。 迄今為止,西方領導人大多對以色列打擊哈馬斯的行動表示支持,儘管加沙平民的困境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擔憂。另一方面,許多穆斯林國家呼籲立即停火,伊斯蘭世界各地的城市週五舉行了要求停止轟炸的抗議活動。△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0/22/7830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