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6月17日發表
人氣:48,079 分享:
|
|
結婚人數史上新低 中國「最後一代」吶喊「勿濫生無辜」(圖) |
|
往年的5月20日是結婚登記的高峰日。但今年「520」的結婚登記數據大幅度跳水。
(圖片翻拍自"火星宏觀") | 【人民報消息】中國社會多年來深受少子化與老齡化所困,雪上加霜的是結婚人數持續減少,初婚年齡不斷延後,甚至決定不婚不育的女性也越來越多。
根據中共民政部6月9日公佈的《2022年4季度民政統計數據》,去年全國結婚登記量爲683.3萬對,創下自1986年統計結婚數據以來的歷史新低。
中國結婚人數10年「腰斬」
據統計,中國結婚對數自2014年起連續9年下滑,2019年跌破1000萬對大關,2021年又跌破800萬對大關。2022年同比下降約10.5%,對比2013年高峰時的1346.9萬對,10年來形同「腰斬」。
數字變化驚人,但長期關注中國人口問題的學者卻並不感到意外。四川成都商報旗下的《紅星新聞》6月12日引述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等學者的分析指出,影響2022年結婚對數的最主要因素是新冠疫情以及人口的「低出生隊列」。「低出生隊列」指的是,中國自90年代以來的「年出生人口」已多次滑坡,自1998年起,年出生人口已低於2000萬,至2003年後維持在1600萬左右,這羣介乎20-25歲的適婚人口基數本來就低,結婚對數當然也直接受到衝擊。
中國學者認爲,結婚人數降低的影響將持續一段時間。此外,年輕世代推遲婚育年齡而且降低結婚意願的發展,短期內也難以扭轉。
還有,當年一胎化政策導致「重男輕女」的性別結構失衡也影響到中國的婚育人口。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40歲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1752萬人,男人娶不到老婆也是結構性問題。
與此同時,初婚年齡也不斷延遲,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顯示,當年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已延至28.67歲,比10年前推遲了近4歲。湖北省民政廳的大數據更顯示,當地男女的初婚年齡更分別晚至32.99及31.23歲。
反對婚姻暴力 中國女權人士嗆「不婚不育保平安」
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婚育人口的背後隱憂恐是年輕世代以拒絕結婚生子來表達對中共主政下、政治經濟現況的不滿。
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的華裔時事博主張堯長期參與中國女權運動,她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中國女權團體早於2009年就因爲北京女子董珊珊遭家暴致死,而喊出「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訴求。婦女團體當時控訴,儘管歷經多年的抗爭,女性在婚姻關係中仍缺乏保障,就連選擇離婚都比在其他國家困難。還有多起家暴事件也讓許多中國女性視結婚爲畏途。例如,藏族網紅姑娘拉姆於2020年直播時,遭前夫潑汽油殺害,以及2022年爆發的「徐州鐵鏈女」生育8孩事件,更是駭人聽聞。
女權運動人士說,中國社會近三年曆經新冠疫情期間的嚴密封控,疫後經濟又復甦疲軟,不僅女人,就連男人也同樣感受到了前途渺茫的危機。
張堯指出,2022年5月上海封城期間,一名核酸檢測結果爲陰性的男子在拒絕被非法轉運到方艙醫院時,卻遭警察威脅,祭出威脅到他家三代的處罰,此時這位男子竟怒回:「這是我們最後一代,謝謝!」恰恰反映出中國男人對前途茫然的心境。
張堯告訴美國之音:「『不婚不育保平安』是女生喊出來的,十多年之後,男生喊出來了『我們是最後一代』,這就是年輕人對中國共產黨最極致的反抗,就是說,好,我們不玩你這個遊戲了,我們這一代人就玩了,但是下一代人,我們不生在這個國家。」
青年失業嚴峻 微博新口號「不要濫生無辜」
比起政治氣氛,經濟因素對中國婚育的影響更爲直接。中國國家統計局6月15日公佈「5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2%,與4月持平,但其中「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攀升至20.8%,創下2018年1月有記錄以來的新高。
高失業率衝擊下,部分中國網民透過微博喊出新口號:「不要濫生無辜」,隨即獲得衆多網民附和,還有人制作梗圖諷刺稱:「這(生小孩)都不是月薪3000(人民幣)的人該考慮的事。」張堯認爲,這反映出中國年輕世代對未來的悲觀預期,年輕人不想生了孩子後,讓下一代重複自己「996」超時工作、低薪的人生。
對此,位於臺北的人口專家、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陳玉華也認爲,失業問題嚴峻確是打擊中國青年婚育意願的主因。
她說,中國人口規模雖龐大,但性別結構失衡與遷徙不易等因素,更加劇中國的婚育困境,比起同樣有類似問題的日本、韓國等東亞鄰國,中國的困境更難解。
經濟實力不足 農村青年找不到對象
陳玉華分析,中國都市經濟的發展帶動大量農村或二、三線城市的男性湧進城市。激烈競爭之下,社經地位屈居底層的男性只能忙於謀生,不易在都市找到結婚對象。
陳玉華告訴美國之音:「(有句中國俚語說:)一等美女漂洋過海,二等美女深圳上海。加上經濟的狀況,在大城市或沿海地區男性的比例是遠遠大於女性的比例。所以在經濟條件不好的時候,他(中國男人)可能更需要是努力工作,因爲他努力工作也可以增加他結婚的機會。」
新華社、微博及武漢大學等單位於2023年初聯合發起「2023回鄉見聞」問卷調查,也得到類似結論,那就是,相對於都會男女主動選擇晚婚,許多農村男性則是苦於討不到老婆。該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達兩成以上的農村地區,30歲以上未婚男性的佔比超過1/3,其中一成的農村地區,此未婚男佔比更高達63%,這意味着這些「農村大齡男青年」形同遭到婚姻市場拋棄,可能一輩子打光棍。
中國「催婚」政策成效不彰
中共政府對這類婚育警訊已有警覺,各地方政府近年來祭出多項拉抬結婚及生育率的政策,但成效似乎不彰。例如,於2021年元旦生效的《民法典》首度提出「離婚冷靜期」,規定夫妻提出離婚登記申請後,有30天的冷靜期,任何一方都可單方面撤回申請。就算冷靜期屆滿後,雙方還要共同到場申領離婚證,否則將被視爲撤銷離婚。
中共民政部官員表示,新規是爲了避免草率或衝動離婚,但不少微博網民質疑,這是以法律侵害個人婚姻自由,尤其侵犯女性權益,因爲基於家暴申請離婚的受害者以女性居多。
中共民政部還於今年5月25日正式宣佈,婚姻登記的「跨省通辦」試點工作將擴及北京、天津等21個省(區、市)。移居外地的男女不再需要長途跋涉回到戶籍所在地登記結婚,就近於居住地即可完成手續。
據民政部表示,擴大試點後可覆蓋全國人口的78.5%,將惠及1億名外出務工、經商或求學之流動人羣的婚姻登記需求。
但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分析人士多認爲,這類促婚政策恐緩不濟急。
臺北學者陳玉華分析,容易被官方政策「說服」的中國民衆往往已有明確的結婚對象和意願,手續簡化確能加快結婚的進程。但對於找不到對象或無婚育意願的年輕男女,光靠促婚政策恐力有未逮。
位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人口專家、《大國空巢》一書作者易富賢則認爲,對比日本爲了應對人口危機,祭出多項旨在降低養育成本的政策,中共政府所做的僅九牛一毛。他說,問題是,日本政府該做的都做了,效果卻仍十分有限,更何況中共政府財力不足,就算想做也無能爲力。
易富賢告訴美國之音:「日本的政策就是成本很高,但是效果並不好,生育率從2005年的1.26%提高到2015年1.45%,但是2021年它又下降到1.26%,這麼一個很大方的鼓勵政策,它都沒有能夠提高生育率,那麼中國是未富先老,根本沒有足夠的財力來模仿日本,那麼中國今後的生育率也會很低。」
結婚意願低 「520」結婚登記率慘跌
基於520的諧音是「我愛妳」,包括中國在內的華人社會近年來的5月20日往往成爲登記結婚的高峰日,但今年的5月20日雖適逢週末,中國各地公務員也「爲愛加班」,但結婚數字仍較去年大幅滑落。以貴州省的民政廳統計爲例,全省當天登記結婚人數同比下跌53.8%,而湖北省當日的結婚對數,同比跌幅更高達74%。
對此,易富賢警告,中國去年的結婚數下跌,意味着今年的出生率將不容樂觀。一旦中國人口減少,這個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恐飽受衝擊,包括導致房地產泡沫破裂、生產力下滑等連鎖效應,恐進而拖累全世界的經濟。△
(美國之音)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6/17/76385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6/17) |
-
沒時間了 立即行動 北京再現「彭立發」 (圖) (211,832次) 2023/6/6
-
警察被炸死 網友反應印證「雪崩了」 (182,539次) 2023/6/3
-
紐時:中共視宗教爲反革命勢力 雲南改造清真寺引爆衝突(圖) (178,217次) 2023/6/9
-
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習近平說要學會「吃苦」 (177,243次) 2023/5/31
-
爲"編程隨想"自由呼喊 貝震穎失聯(圖) (171,487次) 2023/6/12
-
小麥爛在地裏 河南當局抓捕爆料人(圖) (170,791次) 2023/6/5
-
校名租期將到 南寧學區房業主抗議(圖) (170,357次) 2023/6/1
-
武漢上千家長聚集 要求就近入學(圖) (170,174次) 2023/6/7
-
恒大未按期交屋 大量業主聚集抗議(圖) (169,879次) 2023/6/9
-
獲釋4年 律師江天勇仍遭邊控(圖) (169,060次) 2023/5/28
-
作家章詒和被禁出國 官員提前告知(圖) (168,931次) 2023/6/14
-
陝西人權律師常瑋平 遭判刑3年半(圖) (168,923次) 2023/6/15
-
武漢智慧城業主抵制地勘 爆衝突(圖) (168,873次) 2023/5/29
-
貴州水庫泄洪沖走教師 記者採訪遭圍毆(圖) (168,337次) 2023/6/4
-
謝陽老父病危 家屬申請視頻會見被拒(圖) (168,276次) 2023/6/13
-
後花園 (166,630次) 2023/6/1
-
印度發生三列火車蹊蹺相撞 是誰肇的禍 (142,293次) 2023/6/4
-
紅歌--催命符也 (134,005次) 2023/5/29
-
欲蓋彌彰,遺體火化數據缺失暴露中共國染疫死亡人數巨大(圖) (131,905次) 2023/6/17
-
費城印裔IT主管:找到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圖) (115,530次) 2023/5/27
-
習近平讓全世界都翻烙餅(圖) (113,294次) 2023/6/18
-
鱷魚大戰!薄熙來周永康進去的驚人內幕(多圖) (112,891次) 2023/5/27
-
另外空間我姐夫戴着鐐銬(圖) (106,612次) 2023/6/12
-
中共衛星專家猝死 青壯年官員警察成串病亡 (105,106次) 2023/5/28
-
2022中共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名單曝光 網絡炸鍋(多圖) (104,150次) 2023/6/2
-
美報告踢爆:COVID零號病人竟是石正麗得意門生(圖) (103,283次) 2023/6/16
-
六四屠殺、活摘器官、清零 (102,166次) 2023/6/2
-
中國糧倉河南等地損失慘重 麥農:這真是一場災難 (100,950次) 2023/6/8
-
德國人嫖娼,習近平患性病(圖) (99,226次) 2023/6/13
-
精彩視頻:他穿越了過去與未來 看到宇宙的起源 (99,157次) 2023/6/14
-
小笑話:習近平爲何全票當選(圖) (90,429次) 2023/6/9
-
小笑話:江澤民在對小英子說什麼悄悄話(圖) (89,730次) 2023/6/5
-
郭伯雄全家入監 老江午睡沒人站崗(多圖) (89,105次) 2023/6/2
-
乾淨世界好爸爸攝影大獎 網友熱烈響應 作品精彩感人(多圖) (87,281次) 2023/6/15
-
薄一波中南海發飆親歷記(圖) (86,643次) 2023/6/1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