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美國專家:美中"新冷戰"大幕已經拉開
 
【人民報消息】隨着美中競爭日趨升級,雙邊關係持續緊張,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是否註定會陷入"新冷戰"?本週四,多位美國專家匯聚布魯金斯學會,對這一議題給出瞭解讀。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9月7日舉行的辯論會上,多位美國專家表示,美中兩國“新冷戰”的大幕早已拉開。 美國國防部主管國際安全事務的前助理部長約瑟夫·奈(Joseph Nye)開場直言:“如果冷戰意味着沒有實際戰鬥的激烈競爭,那麼我們就處在冷戰中。”但他認爲,與上世紀美蘇冷戰相比,如今美國與中國的競爭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在美中經濟相互依存,且在涉及氣候變化、大流行病等議題上美中無法做到脫鉤。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6月訪華期間向習近平表態,美方遵守拜登總統作出的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製度、負責任地管控分歧等。同時,布林肯在7月的阿斯彭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上還說,中國太大了,我們做不到改變中國。 因此,約瑟夫·奈認爲,美國應該通過外部環境來遏制中國。 他說:“加強軍事威懾受到了許多地區國家的歡迎……,傳統冷戰模式的經濟遏制是不可行的,但這些國家不想被中國控制,這意味着他們樂於看到美國強大的軍事能力,有助於保護他們免受欺凌。” 美國在評估冷戰升級爲熱戰的風險時,中國也在隔空喊話。中國總理李強9月6日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第26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警告要避免“新冷戰”。 然而,布魯金斯學會美中關係專家帕特里夏·金(Patricia M. Kim)認爲,美中兩國作爲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軍費高支出國家、領先的創新者及尋求世界影響力和領導力的大國,或許可以尋求更有效的共存方式。 “(競爭的)軌跡並不是預先確定的,實際上取決於雙方努力的政治意願。現在可以肯定的是,美中存在許多根本性的利益和價值觀衝突,我們的政治體制不同。”她說:“雖然我相信中國在一系列廣泛議題上對美國構成了重大挑戰,但它不會對美國本土構成生存威脅,也不會對美國的民主制度構成挑戰。” 她還指出,雖然美中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核威懾等議題上擁有共同利益和挑戰,但這並不意味着美中雙方在如何解決問題上意見完全一致。 她說:“(美中兩國)在某些領域,分歧尤其尖銳和危險,例如在臺灣問題上。因此需要結合有力的威懾和激烈的外交來負責任地管控這些分歧,並超越僅能預防衝突的底線,從而在共同利益領域取得實際進展。” 前美國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馬修·特平(Matthew Turpin)贊同美中已經實際陷入“新冷戰”的競爭,且已經持續了相當長時間的觀點。但他表示,美中早前做了諸多尋求共存的嘗試卻並未取得成功,這意味着兩國不太可能短期內能夠解決分歧。 他說:“我們絕對應該避免1914年陷入熱戰的情況,並且應該深思熟慮。爲了避免直接的軍事衝突,我們最糟糕的選擇是冷戰。”△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9/8/7754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