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美學者呼籲明確以打敗共產黨為信念贏得新冷戰
 
【人民報消息】兩位美國國家安全學者在新書《我們贏,他們輸:共和黨的外交政策與新冷戰》(We Win,They Lose:Republican Foreign Policy&the New Cold War)中指出,美國已處於一場與中國的新冷戰之中,需採取更為堅定的「我們贏、他們輸」的清晰戰略來贏得這場與中國的鬥爭。 據美國之音記者薛小山報導,「我們贏,他們輸」是已故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美蘇冷戰期間提出的美國對蘇聯的戰略。1977年,當時還是總統候選人的里根在討論外交事務時說,「我對美國對蘇政策的想法很簡單,有人會說是簡單化了。就是這樣:我們贏,他們輸。」 星期二(3月19日),該書的作者之一、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自由和繁榮中心高級主任、前美國國務院商務事務特別代表丹.內格裡亞(Dan Negrea)在華盛頓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舉辦的新書座談會上指出,雷根在推動冷戰勝利中最重要貢獻之一就是他的清晰(clarity)。 「雷根清楚地指出蘇聯是一個邪惡帝國(evil empire),和美國在道德上不存在對等性。他沒有說,蘇聯和美國都是大國、需要『共存』,」他說,「雷根清楚地表明美國正處於冷戰中,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鬥爭(existential fight)。」 但內格裡亞指出,目前美國尚未在全社會形成和中國正處於新冷戰的共識,「美國當時需要這種清晰性,現在也是。美國要清楚地表明我們正處於冷戰之中。如果我們接受了這個前提,重要的政策決定就會跟著來。 該書的另一作者、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政府系教授馬修.克羅尼格(Matthew Kroenig)則表示,雖然北京挑戰美國多年,但華盛頓直到2017年川普政府宣布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大國競爭」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時才醒悟過來,即美國正處於一場新冷戰。2017年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不再將反恐視為優先事項。 內格裡亞告訴美國之音,儘管美國沒有沿用「邪惡帝國」的稱謂,但需明確中共是美國的一個對手(adversary)。他主張美中之間主要是對抗關係。這與拜登政府「投資、協同和競爭」的對華戰略有所不同。 2022年5月26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了等待已久的拜登政府的首個對華戰略。他將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概述為三個詞—「投資、協同和競爭」,即投資美國增強實力、與盟友協同合作,並在前兩者的基礎上,贏得與中國的競爭。 布林肯說,中國是唯一不僅具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也是有能力這麼做的國家。他說,北京的願景將使我們遠離過去75年來保障世界持續進步的普世價值。 喬治城大學教授克羅尼格對美國之音表示,美中之爭也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之爭,這關乎世界秩序的未來將由美國及其自由世界的盟友領導,還是被犯下種族滅絕罪行的中共獨裁政權所掌管。 「中國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確實影響了其外交政策和所構成的威脅。如果中國是一個自由民主國家,它就不會與幾乎所有鄰國發生秩序糾紛,就不會系統性地欺騙國際經濟體系,就不會在新疆對自己的人民進行種族滅絕。」 他說,「這是美國和自由世界(與中共)之間的一場競賽,我們代表著一套值得為此感到自豪的價值觀,而中國代表著截然不同和更糟糕的價值觀。」△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3/21/8149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