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东北黑土变黄土(上) 中国饭碗能捧稳吗?
 
【人民报消息】4、5月,中国东北进入春播时节,农民在田间地头抓紧时序插秧播种,农忙脚步从早春的备耕期一路不停歇。「勤劳农民的春耕,把土地由黑转黄。」方俭3月中旬拍下一幕幕翻耕、焚烧秸秆画面,他从台湾到东北推动「小农种碳」专案,也看见土壤退化的警讯。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粮食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最近在关税大战和地缘政治压力下,中国(中共国)积极升级粮食大计,3月初宣布扩大农业储备预算,并将2025年粮食产量目标提升至7亿吨,远高于2024年设定的6.5亿吨,同时计划到2030年达到7.45亿吨目标。3月底再发布新一轮农业发展蓝图,规划在2030年前建成9,000万公顷的高标准农田,大刀阔斧巩固粮食安全底线。 东北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大粮仓,占了全国耕地的五分之一,粮食产量高达全国的四分之一。土壤被视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当东北黑土逐渐变黄土,要达成增粮目标也格外吃力。 黑土变薄又变瘦 「土壤劣化是国际关注的议题,尤其东北是全球三大黑土区之一。」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名誉教授陈尊贤说,2017年他受邀至哈尔滨农科院和哈尔滨土壤肥料研究所交流,参加土壤有机碳论坛,「当时就讨论到黑土肥力和有机碳明显下降,会后也现场考察万亩田试验区。」 摊开中国(中共国)科学院2021年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近60年,东北黑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下降了三分之一,部分地区甚至下降了50%,而且局部地区黑土层厚度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60至80厘米,下降到当前的20至40厘米,这一连串的数字意味著黑土变「薄」又变「瘦」,生产力也大打折扣。 表土是含有最多有机质且最肥沃的土壤层,陈尊贤指出,以表土30公分厚度来看,大概占一公尺剖面深度的总碳存量或土壤肥力的50%至60%,而表土50公分厚度的总碳存量或土壤肥力大概占75%,也就是说整个土壤层中最肥沃的就是表土30公分深。 「国际上评估黑土退化程度可以从土壤冲蚀速率、土壤碳含量或碳存量来检视,这3个指标因子在中国东北都明显减少。」陈尊贤说,他进一步分析黑土地白皮书的数据,「60年表土流失近40公分厚度,算下来大概每年表土层被带走88吨的土壤,在国际上来讲,这属于流失严重等级。」 陈尊贤参照中国(中共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中国东北黑土》,书中提到东北黑土耕作层的有机碳含量约4%,土壤表土30公分厚度的碳储存总量大概是144吨,过去60年有机碳减少30%,这样算下来,每年每公顷大概损失0.72吨的碳,碳存量流失相当严重。 土壤的碳储存量不仅有助于缓解气候变迁,而且有利于确保粮食产能,早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就提出「千分之四倡议」,透过每年增加0.4%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借此与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抵。「要达到千分之四目标,大概每年每公顷增加1至2吨有机碳就够了。」陈尊贤说明,「可是东北黑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大概每年每公顷减少0.72吨,所以在这个状态下,土壤碳存量不太可能增加。」 3年前,绿色消费者基金会董事长方俭一股脑儿投入「小农种碳」专案,积极回应「千分之四倡议」—把碳种回土壤,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正式进入土壤有机碳减碳国际认证的专案,他以台湾为起点,逐步拓展至日本能登半岛的石川县、中国黑龙江省五常市。 从去年秋收到今年春耕时节,方俭风尘仆仆在东北黑土地上采样,展开基础线调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变化很大,就是高高低低的。」他在初步采样中窥见变异性,「在同一个区块里面,我们可能测到3%,也可能测到6%,它的不确定性很大。」 北大仓榨干黑土地 中国(中共国)科学院的专家团队直指,「不合理垦殖和耕作是导致黑土地退化的主因。」上世纪5、60年代以来,东北黑土地的开发利用按下加速键,由「北大荒」大跃进为「北大仓」,200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为1,910万公顷,2021年增至2,866万公顷,增幅超过50%。 然而,长期高强度的开发造成地力不断被削弱,相关研究显示,玉米产量随黑土厚度减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每侵蚀1厘米表土层,玉米每公顷减产123.7公斤。 「我当时去看他们的试验田和实际操作,耕种的机械、设备都很大,像是大军般在北大仓大面积操作,而且几乎都全自动化。」陈尊贤提起东北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玉米产量降低代表土壤表土流失非常严重,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管理是重要工作。」 此外,耕地的大幅开垦也会加剧侵蚀沟发展,2019年一篇刊登在《地理期刊》的研究发现,东北黑土区的沟壑侵蚀状况日益严峻,而且以耕地的侵蚀裂度增长速度最快、侵蚀面积最大。陈尊贤提醒,坡地耕作也是黑土地的致命杀手,暴雨来的时候,坡地冲刷会更严重。 田地少了秸秆保护 秸秆离田也是当地普遍的现象,「我当时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作物残渣没办法回到田里面?他们跟我讲有两个理由,一个是玉米秆很粗很大,回到田里会影响到接下来的耕种。」陈尊贤印象深刻说,「还有一个原因,农民带走玉米秆、卖给做煤炭的,变成燃料使用,农民就有直接收益。」 陈尊贤表示,玉米果实和作物残渣重量是1:1,也就是每公顷采收10吨玉米产量,作物残渣也有10吨。这些作物残渣可以保护土壤,还具有肥料效益,一般来讲大概可以提供180公斤的氮肥、90公斤磷肥,还有至少5、60公斤钾肥,你带走以后,有机碳也走了,氮磷钾养分也都被带走。 他以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的黑土区为例,当初也发生土壤流失、产量降低问题,尤其大洪水过后土壤流失严重,后来农夫收成玉米同时把玉米秆切碎,回归到土壤,这样子的话可以作为很好的土壤保护,养分也可以回到土壤。 肥料能养肥黑土? 「现代农业追求最大产量,不过,最大产量最后是不是得到最大的产值?你可能前面5年、10年产量非常好,但后来你要不断地靠重肥、重药去维持它。」方俭点出土地过度利用的恶性循环,「大量使用肥料会让土壤酸化,而且作物质量也会比原来糟糕,因为有机质越多的话,你种出来的作物、庄稼风味会越多。」 根据统计,1980至2021年,东北地区的化肥施用量由4.57百万吨增加到7.42百万吨,涨幅高达62%。然而,过量的化肥反而扼杀土壤,不仅加剧耕地退化,同时降低农民种粮的收益。 五常是中国最好大米的产地,高身价被封为「米中贵族」,方俭和农民打交道时听闻他们碰到的问题:「(五常大米)原来的稻花香好像没有以前那么香,口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5/16/9052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1. 习发动兵变失败 军中势力被大清洗 (11,731次)

2. 民众绝望至极 中国大面积失业潮蔓延!(视频) (11,269次)

3. 蔡奇改调 秘书长们要听新中央指令 (10,390次)

川普: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调任驻联合国大使(图)
4. 川普: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调任驻联合国大使(图) (10,258次)

兵变失败习将下台 中共变天传言纷飞(图)
5. 兵变失败习将下台 中共变天传言纷飞(图) (10,172次)

【特别报导】李洪志师父工作和生活点滴(视频)
6. 【特别报导】李洪志师父工作和生活点滴(视频) (9,742次)

干净世界母亲节2025 立即上传🌷(图)
7. 干净世界母亲节2025 立即上传🌷(图) (8,712次)

8. 他征服40多国 却被一只神兽吓退?!(视频) (7,788次)

中国航司停收波音飞机:关税战背景下的自损之举(图)
9. 中国航司停收波音飞机:关税战背景下的自损之举(图) (7,688次)

10. 外星人劫持太空人?(视频) (7,659次)

政治惊悚电影《傀儡师》(The Puppeteers) 今日上演
11. 政治惊悚电影《傀儡师》(The Puppeteers) 今日上演 (7,289次)

12. 美国CIA公开策反亿万党员 伤害性较强侮辱性更大 (7,232次)

13. 蚂蚁集团不再姓马 (7,126次)

14. 文化部山东籍副部长卸任 与彭丽媛有关? (7,043次)

「微电影」公开策反中共官员泄密 CIA局长:热线已开通(图)
15. 「微电影」公开策反中共官员泄密 CIA局长:热线已开通(图) (6,885次)

16. 日内瓦谈判中方突然中途退场 美方直击中共命门 (6,845次)

美将军:张又侠身带弓 中共走到末期(图)
17. 美将军:张又侠身带弓 中共走到末期(图) (6,808次)

18. 美国存在遍布全国的地下秘密基地 (6,792次)

19. 三十年一场梦 中国梦醒时分?(视频) (6,697次)

20. 特斯拉捉鬼 神秘访客现身灵堂(视频) (6,695次)

北京上海消费断崖式下跌 首季GDP虚假硬杠贸易战(图)
21. 北京上海消费断崖式下跌 首季GDP虚假硬杠贸易战(图) (6,552次)

22. 官媒「五一」弱化党魁又释信号 (6,540次)

23. 华南理工大学院长与教授实名发表反独裁檄文 (6,508次)

24. 中国豆腐渣工程遍地 70年产权 30年危楼(视频) (6,410次)

25. 迎宾礼仪又现变化 再证习失外交主导权 (6,391次)

美国严禁「赴美生子」中国孕妇「美国梦」碎(图)
26. 美国严禁「赴美生子」中国孕妇「美国梦」碎(图) (6,357次)

27. 党刊高规格迎青年节 胡温控局并非传闻 (5,840次)

中国医疗沦为活摘器官的冷血机器(图)
28. 中国医疗沦为活摘器官的冷血机器(图) (5,694次)

多么痛的领悟!(图)
29. 多么痛的领悟!(图) (5,636次)

30. 天下奇谭(242)南方秀才救人一命 十几年后在北方得善报 (5,553次)

【唐青看时事】孙力军案跨国追捕 马云卷入(视频)
31. 【唐青看时事】孙力军案跨国追捕 马云卷入(视频) (5,484次)

小说:大梁英雄传之王者归来(8) 盛会2(图)
32. 小说:大梁英雄传之王者归来(8) 盛会2(图) (5,298次)

【唐青看时事】终结症状爆发 北京三线告急(视频)
33. 【唐青看时事】终结症状爆发 北京三线告急(视频) (5,255次)

34. 2025法拍房量增价跌 房市雪崩金融海啸在路上 (5,225次)

35. 习近平内外交困七件事 (5,204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