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康友仁轻财重义 得科名(图)
 
智真
 
天道对于善恶的果报一毫不差,不过迟早之间。

【人民报消息】人的命运与祸福有因有果,都是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唯有积德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 明代江南常州府有两个秀才,一个叫康友仁,一个叫丁国栋。两人从幼年即同窗读书,康友仁为人忠厚谦退,说话不是很伶俐,文才亦甚平平;丁国栋说话伶俐,又擅长写文章,平时不免有几分自负之意。丁国栋家道稍落,尚能温饱;康友仁则一贫如洗,处馆糊口。应了几回秋试,两人俱不得中,康友仁只说自己文字不行,功夫未到;丁国栋每下第,则骂主考有眼无珠,不识有才学的人,叫冤称屈。 那年又值秋试之期,两人已二十来岁,立意俱要科举,约作同行,雇一小船往金陵进发。船到镇江遇逆风不能前进,只得停在江边等候。于是两人一同上岸散步,见有一所古庙,走了进去。 康友仁走近佛座,见有一青布包在拜单左首地下,用手拾起,颇觉沉重,叫丁国栋道:「来看,这儿有件东西。」 丁国栋拿过布包掂了掂,解开一看,足足十封银子,计有百两,以手拍康友仁肩道:「恭喜发财了。见者有份,快快回船去罢。」 康友仁道:「这银子必定是过客遗忘的,肯定要来寻找,等在这里还他才是。」 丁国栋道:「真正书呆子。我既拾了,便是我物。」 康友仁道:「那失物的人若是有余的还好,若是穷人,或遇急难,千方百计弄来的,偶尔失落,走投无路,便有性命之忧。等候在此,遇见失物的人交还他,方是我辈所为。」 丁国栋道:「你说等,等到几时?倘他不来,难道呆呆地只管等去,把功名大事反错过不成?」 康友仁道:「这失物的人只因匆忙之中一时遗失,后来想起了,必赶来寻觅。况且考期尚远,在此等几日也不妨。」 丁国栋道:「我不耐烦等他。」 康友仁道:「兄既不耐烦,请兄先到南京,我独在此等候便了。」 丁国栋见他执意要等,便假意道:「等来还他,是你的好意。但荒野孤庙中,你独自一人怀着百两银子在此,倘遇着小人,只怕连你的性命都要送掉。你若要等,不如我替你收着银子,你在此等寻的人,你同他到南京来取,万无一失,岂不更好?」 康友仁是忠厚人,听见说得有理,道:「这最好的了。」回到船上,恰好风色已顺,船正要开,康友仁遂将银子交代丁国栋,取了随身铺盖,重到庙里来。 康友仁对看庙的老和尚道:「我有一朋友约在此相会,此时不来,定然明日早到。我欲在此借宿一夜,饭钱房金照例奉纳,可否?」和尚答应。 第二天,康友仁一直在庙门口亲等,不见有人进庙,他一步不敢走开。直到下午,只见一人汗流满面,跑到佛殿上,东张西看,口中不住地说道:「怎了?怎了?」 康友仁从旁看着,心想失落银子的想必就是他了。遂上前问道:「朋友为何如此着急?」 那人一看康友仁是个斯文人,便道:「不瞒您说,我姓赵,镇江人,有一桩急事。父亲遇到困难,急需银两,我只得将旧房典卖,昨日带得房价银百两救助父亲,在此坐了片时,忘带银子,想是落掉在此,故急急赶来。却寻不见,可怎么办?」说罢痛哭起来。 康友仁道:「且不要哭。我问你,银子是什么包的?」 那人道:「是一方旧青布包的,用细麻绳结着,内面共十封,每封十两。」 康友仁道:「既如此,不要慌,我拾在此,还你便了。」 那人道:「果然您拾得,肯还我吗?」 康友仁道:「我若不肯还你,去已久了,为何还等在此?」 那人忙跪下叩谢道:「若如此,真救我父子性命了,此恩此德何以报答?」 和尚听后对康友仁道:「您是真正读书君子,今科必定高中。」 康友仁道:「还有一说,我虽拾得银子,只因此处荒野,恐有它失,已托一朋友带往南京,须到南京还你。」 那人道:「我本要到南京,有人先带了去,最好的了。」两人于是同行。 两天后,两人来到贡院,到丁国栋寓所。康友仁一见丁国栋,便道:「就是拾他银子的。兄别后,我等到次日下午,他才赶来,故同他来拿银子。」 丁国栋道:「你既拾得,便该还他了,为何领到这里来?」 康友仁道:「兄不要作耍,他的银子是救性命的,急得不得了,快快拿来还他去罢。」 丁国栋道:「倒也好笑,这银子我见也没曾见过,如何来向我讨?你托我带来的不过箱子一只,这个在此,交还了你,余事莫向我说。」说罢穿好衣服,竟扬扬走开了。 康友仁气愤说道:「他人的银子竟要白赖,岂有此理?」 那人惊得呆了,一双眼只看着康友仁,但说道:「您须要救我。」急得掉下泪来。 康友仁见他着急,便道:「不要慌。他纵不肯还,我赔也赔还你。」便将箱子开了,内有几两盘缠取出来,付与那人,康友仁又将自己行李一并当了,凑得五十余两。 当时赶上有一同店住的徽州人汪好义,却不是应试的,闻知丁国栋赖银不还,累及康友仁行李典尽,叹道:「人之贤不肖,何相悬若此?」走来对康友仁道:「兄一介寒儒,为了他人之事不顾自己功名,可谓难得。但今日八月初六,入场不远,银子已赔过多少了?」 康友仁道:「约有五十余两。但我此时想着还银,入场也无益,打算回去卖房还他。」 汪好义道:「兄功名事大,还当料理场事。吾助兄白银二十两,以完此事。」又对那失银的人道:「其余少的,你当自去打算,莫再累及康相公了。」 那人道:「我见康相公东挪西凑,心上本自不安,今承相公为了康相公周济小人,怎敢再去累他?康相公,你打点进场罢。若如丁相公行为,我命早已休了。」汪好义便取二十两银子付他,一总算来,已有七十多两,遂千恩万谢而去。 康友仁此时忙收拾考具,初八随众入场,题目到手,随手写去,草草完了七篇文字。二场、三场皆如此,自料必无中。 丁国栋得了百两银子,喜出望外,便去街上买绸缎,买毡货,入场后,因自觉心情愉快,写的文字益觉有兴致,三场篇篇得意,自以为举人必中无疑。一到家中,便写出文字,让人观看,人人认为必中。 而康友仁归家,想着怎样再凑三十两银子偿还失主才好,把中举人的事撇在九霄云外了。 哪知揭晓后,同县中了四人,第三十六名却是康友仁。一中之后,亲友多来贺喜,康友仁忙了数日,便起身到南京寻着失银之人,又送上三十两银子,那人叩谢而去。 丁国栋自己不中,又听见康友仁中举人,心中益发不服,大骂主考瞎眼。 康友仁随后进谒座师(主考官),叩谢提拔之意。座师向康友仁道:「不知你平生积何阴德?」 康友仁道:「门生一介穷儒,有何阴德?」 座师道:「你的名数已中定丁国栋了。只因场中得了一梦,梦见一朱衣人对我说:『第三十六名姓丁的做了亏心事,天榜上已除他名字,换姓康的了。』说也奇怪,足下卷子已经看过,不见有甚好处,所以不取。而丁生卷子早已中定,自做了此梦之后,再把丁生文章拿来看,越看越不好,于是弃去。随手取过一本,正是足下卷子,越看越有精神,将来补上了。及填榜时,拆开来看,果然就是足下名姓。则弃落之卷一定姓丁无疑了,也拆开来看时,果叫丁国栋。此中转换,真有神明。你若非有阴德,何能至此?你可说与我知道。」康友仁只推没有。 其时同县中的亦因进谒座师,共在座间,便道:「康兄之事,门生却也晓得。」便将丁国栋如何赖银不还,康友仁如何典贷赔偿,一一诉说了一遍。 座师拱拱手道:「可敬,可敬。天道果然不爽也。」自此更加看重康友仁。 后来康友仁进京会试,考上进士。丁国栋不久生病而死。△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4/30/76003.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文章  (2023/4/30)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