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共央媽財爸組合拳 被指迴避產能過剩問題
 
【人民報消息】面對經濟增長放緩與投資者信心動搖的雙重壓力,北京當局近日加碼財政和金融政策,希望通過刺激措施穩定經濟,以扭轉下行趨勢。然而,儘管政府出臺了利率下調、財政擴張等一系列舉措,但核心的產能過剩與國內消費不足問題依然未被觸及,引發外界對其經濟轉型決心的質疑。 據自由亞洲電臺引述華爾街日報週五的報道稱,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4.6%,低於市場預期,也低於第二季度的4.7%。這表明在全球經濟環境趨緊及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經濟壓力仍在加劇。面對這一情況,北京當局近期轉向更積極的財政與金融支持,包括降息、放寬銀行貸款條件,並加速政府支出。然而,經濟學家指出,這些措施雖能在短期內提振市場情緒,但未能有效解決深層次問題。 彭博社週五報道指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已宣佈,將在未來幾日內進一步下調基準利率,以期降低融資成本並穩定股市。與此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計劃通過一項規模或達數千億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方案,以提振增長。然而,由於當局在應對房地產危機和地方政府債務方面舉步維艱,政策的實際效果仍有待觀察。 上述報道還認為,儘管近期中國股市經歷了大幅反彈,尤其是在宣佈降息和降低銀行存款利率後,市場信心依然脆弱。過去幾周內,股市波動劇烈,顯示投資者對北京政策的長期效果持懷疑態度。許多分析師認為,要實現全年5%的增長目標,需要更大力度的消費刺激,但目前政策更多集中在緩解地方財政壓力與扶持投資,而非推動消費。 與此同時,中國主要商業銀行也配合政策,降低了存款利率,希望以此激勵信貸需求並維持盈利能力。然而,銀行利潤空間進一步受到壓縮,反映出信貸需求疲軟與經濟疲態仍未根本改善。 迴避核心問題,經濟轉型前景不明 儘管財政與金融措施接連出臺,北京當局依然迴避了產能沒有出路這一結構性的根本問題。中共長期依賴投資與製造業的經濟模式導致產能過剩,而國內消費佔GDP比重過低,進一步抑制了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另據本臺週四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當日公開演講中也指出,中國高儲蓄率與低消費是其經濟疲軟的根本原因之一。耶倫批評中共未能採取有效措施提振內需,並表示美國將繼續維持對中共的關稅政策,直至中國在經濟結構調整上取得實質進展。國際社會對中共不公平競爭的質疑日益加深,多國正在探索相關反制措施。 展望未來,多數專家認為,北京的短期刺激很難帶來中長期增長。雖然政府近期出臺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緊張情緒,並在國慶假期期間帶動了房地產銷售的短期回暖,但這些措施缺乏針對性,尚不能根本扭轉當前中國經濟的頹勢。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0/19/8588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