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2024年度统计公报显示:「国退民亦退」
 
【人民报消息】中共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将为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强在3月5日开幕的中共全国人大上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提供依据。尽管外界长期质疑中共官方数据的真实性,但即便依照中共政府自己发布的数据,仍可以看出「国进民退」已成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国退民也退」,且贫富差距加剧,对中共党魁习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构成挑战。 「高质量发展」取代「高速增长」 据美国之音报导,此次公报涵盖农业、工业、贸易、投资、对外经济、消费,到科研、文化旅游、环境资源等12个领域,汇总了中国2024年度的统计数据。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洪敬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从宏观层面分析,这份年度公报以习近平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取代了过去常用的「高速经济增长」用语,也更多在强调「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等习近平政策导向的表述,而淡化了过去公报中较为强调的中共在全球化里开放经济的角色。 他表示,公报也反映出中共政府面对国际环境变化的调整策略,特别是在应对川普重返白宫带来的不确定性时,进一步强化国内市场的战略地位。 专家质疑数据灌水:增长目标「精准达标」引疑 然而,外界专家对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旅美时评人唐靖远指出,中共国家统计局长期以来因数据造假和自相矛盾的统计而饱受诟病。 「首先,公报称2024年GDP增长5%,这是刚刚达到了此前习近平提出的目标,不多不少,这种巧合可能就存在人为因素,因为我们看到中共的GDP增长与行业表现明显不符。」唐靖远对美国之音说道。 他进一步表示,在这份年度统计里,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下降1.7%,采矿业利润下降10.0%。此外,失业率高达5.1%,人口减少139万人。「所有这些因素都是过去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较高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都明显下降、甚至大幅下降,对经济增长会构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我们很难想像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经济依然能够取得高达5%的增长率。」 他还表示,另一个「猫腻」是官方只说城镇失业率5.1%,却没把广大农村地区的庞大失业人口计算在内。而即便以5.1%计算,报告说农民工总量增长0.7%,外出农民工增长1.2%,应该代表劳动力市场稳定与需求增加,但5.1%的失业率却显示有大量企业在减产裁员甚至倒闭,反映出劳动力市场并不稳定,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此外,北京大学学者张丹丹的调查显示,2023年中国青年失业率高达46.5%,远超官方数据。在经济增长率下降0.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失业率改善的可能性极低。 「青壮年的失业率是社会经济活动最直接的风向标,如此高企的失业率下,还能维持5%的经济增长,是这份报告最大的疑点之一。」唐靖远说。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洪敬富也表示,如果单纯只依赖中共官方公布的数字可能会失真,必须要依赖第三方数据,包括世界银行或是国际货币基金,以及中国民间学者专家的分析,甚至结合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报来看才行。比如中国东北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傅鹏在去年年底就曾揭示中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核心矛盾,新质生产力也救不了中国经济。因此,在今年「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共国家统计局必须要美化数据,来为习近平统治提供正当性。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对美国之音表示:「GDP 5%它大概只是符合了北京当局的要求,因为这样的话才能够在2035年到已开发国家的中等水平,可实际的情况可能不是这么乐观。」 外资撤离、国企支撑难持久 王国臣表示,在「对外经济」的部分,公报显示实际使用外资为人民币8263亿元,较前一年下降27.1%,已经连续两年负成长,如果再去对照中国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平衡表(BOP),将流入减掉流出的净额,可以发现大量的外资从中国大陆内部撤离,但年度公报只统计流入,没有呈现流出,「但如果将这2个官方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就是公报没有说明到的地方」。 他说:「所以换句话说,当外资越来越少留在中国大陆的时候,也就呼应到习近平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不断强调的不要内卷,因为抢不到那个外国真正进来的,所以他只能去抢其他各省市的外资,所以这种内卷或者诸侯经济,甚至异地执法、远洋捕捞的行为会越来越严重。」 在「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公报指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916亿元,比上年增长3.1%,主要仍以铁公路、电力设备为主。王国臣分析,这增长的3.1%基本上是靠国有企业在支撑,大概占了3%,而民营企业是负成长,外资也是负成长,所以虽然大家在讲「国进民退」,但事实上,国也在退,这也意味中共国有企业虽然不得不撑住整个大局,但是力道也在节节衰退。 王国臣说:「所以并不是过去讲的国进民退,国有企业的投资很旺盛,没有,已经从我们估计大概从10%左右已经降到3%,那么随著财政越来越困难,他大概连3%都撑不下去。」 房地产投资持续萎缩住宅需求疲软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之一的房地产投资,自然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公报显示,中国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6%,比前一年下降9.6%更多。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0.5%,办公楼投资下降9.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3.9%。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385万平方米。二手房交易网签面积71812万平方米。年末新建商品房待售面积7532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39088万平方米。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洪敬富解读,中共官方的数据已经呈现住宅需求依然疲乏,个人按揭贷款也比上年下降了27.9%,代表民间购房意愿仍低。在房地产投资下降,楼市低迷,又有大规模裁员降薪的情况下,中国未来的经济将难以持续发展,想要在2035年达到经济规模翻一番的目标,具有相当大的挑战。 政府财政压力上升 维稳预算或将缩减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中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里也呈现出政府财政压力上升的趋势。「财政金融」的项目显示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但支出为2846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分析人士认为,中共政府财政压力不断加大的同时,也会使地方财政越来越紧张,有可能进一步削减维稳经费。 洪敬富说:「另外延伸的看点是中国(中共)在维稳预算上会不会有所调整,就是说他可能在维稳上是不是著重在重点打击一些对于国家安全直接严峻的这个挑战的面向,所以说维稳的预算其实我觉得恐怕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来关注。」 他还指出,在「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项目里,官方很乐观地呈现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增长5.3%,但城乡比值为2.34。「其实我觉得这恐怕还是在相当程度在打脸所谓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实现,特别是经过疫情3年来,其实有一点在大面积的返贫,城乡收入其实是在扩大当中。」洪敬富说。 「共同富裕」落空 城乡贫富差距拉大 旅美时评人唐靖远分析,虽然官方报告声称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5.3%,但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却是从国企到民企,包括公务员,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降薪裁员。 他说:「这种矛盾现象的背后,很可能说明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仍在加剧,人均收入的增加,实际上是极少数权贵富豪的财富在膨胀,而绝大部分的民众在被迫躺平中节衣缩食。」 洪敬富还提到,中国年度公报强调新质生产力,一方面突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代表高技术制造业的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及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擎,但与此同时,在这8.9%里面的实际使用外资却下降高达32.3%,这也意味著中共只能更积极谋求科技自主和创新,用举国体制来弯道超车。 唐靖远总结道,尽管这份报告通过最大限度去修饰渲染中国经济的「稳中向好」,但依然掩盖不了中国经济大幅下滑,而且当局无力挽救的困境。他说,在这份报告中,实际上真正有所进展的是新能源车的大幅增长,但这种增长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而且在对外倾销中已经引发普遍的关税抵制。换言之,这并非中国经济的可持续之路,一旦西方关税壁垒加高,中国的经济可能还会迎来更加困难的局面。△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3/5/8922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