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唐青看时事】B-2飞过普京头顶 川普威慑俄中(视频)
 
【人民报消息】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场全世界都盯著看的大戏——8月15日,川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 这场会晤不只是握手寒暄。它是军事实力与外交战略的激烈交锋。地点就已经很有意思了。阿拉斯加,大家知道,过去可是俄国的地盘,如今却成了美国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就在这片土地上,两位大国领袖面对面,历史和现实撞个正著,舞台感十足。 当天的气温大约16度,比川普2019年到访时的零下12度要温和得多。外部环境的变化,仿佛在暗示,国际格局也在悄悄变天。问题是,这场峰会,会不会成为改写全球权力平衡的关键一役?而一旁紧张观望的北京,又会怎么反应?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这场峰会如何把军事和外交巧妙交织在一起。 轰炸机开场:普京头顶的心理战 峰会一开始,美国就献上一场军事大秀。当川普和普京走过红地毯,轰鸣声响彻天空——B-2隐形轰炸机携F-35和F-22战机低空掠过。镜头捕捉到普京抬头凝视,川普则微笑鼓掌。 B-2可不是普通飞机,它是美国军力的终极象征之一。它能携带核弹头跨越半个地球投射打击。今年6月,B-2刚完成对伊朗核设施的「午夜之锤」行动,震慑全球。当时七架轰炸机连飞36小时,扔下十几枚巨型钻地弹(MOP),每一枚重达3万磅。可以说,B-2出现在哪儿,就意味著美国要把「绝对战略王牌」摆上桌面。 而就在8月6日,川普还宣布订购「升级版」B-2,强调这是美国手里最硬的底牌。把B-2安排飞过普京的头顶,「战区」(Warzone)新闻就点评,这完全是给俄罗斯最高层的战略提醒:别忘了,美国的手里有「杀手锏」。 甚至有美国媒体人在X平台上写道:这就是普京坐在车队里看到的,美国的纯粹军力,一个B-2刚刚从他头顶飞过。 所以,这场军事展示表面是欢迎仪式,实质是对普京和北京的心理威慑。不光是给普京看的,也是专门放给北京看的。美国想通过这种场面释放信号:关键时刻,我有实力用武力来塑造谈判格局。 而且你看,这个安排特别巧妙,峰会会场背景板上写著大大的字:「追求和平(Pursuing Peace)」。一边是轰炸机划破长空,一边是外交辞令宣扬和平。硬与软、拳头和谈判同时上场,这就是阿拉斯加峰会独特的氛围。就像川普2017年4月在海湖庄园见习近平一样,川普当面告诉习近平,他刚刚下令向叙利亚发射导弹,惩罚阿萨德政权用致命化学武器攻击儿童。所以川普并不是一味迎合独裁者。 川普:谈判顺利 后续协议取决于泽连斯基 再回到双普会。军事展示震撼登场之后,真正的考验还是落在谈判桌上。阿拉斯加峰会谈了将近三个小时,最后虽然没签下任何协议,但双方都对外宣称「富有成效」。会后,川普甚至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8月18日到华盛顿再谈。 川普在记者会上说,美俄在「很多要点上达成了一致」,但还有少数分歧需要处理。他话说得很直白:「没真正达成协议之前,一切都不能算数。」普京则摆出一副「和平使者」的样子,说自己真心希望结束冲突,还顺带喊话欧洲,别来搅局破坏目前出现的「初步进展」。 不过,这场记者会本身就挺特别。全程只有八分钟,两位领导人几乎没透露细节,也没接受提问。更少见的是,发言顺序反过来了,不是川普先说,而是普京先开口。 川普强调,下一步要看乌克兰的了。他直言,现在能不能停火,「真的得靠泽连斯基总统来完成」。还说未来可能安排一场三方会晤,让他自己、普京、泽连斯基同桌谈。但俄方随后否认,说这种议题还没被提出过。 与此同时,川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汉尼提(Sean Hannity)专访时态度更微妙。他承认会谈确实有实质进展,还给这场峰会打了「满分10分」。在他看来,美俄关系的缓和,本身就是推动和平的基础。但当被问到制裁时,他却说暂时不会马上对俄罗斯施加「严厉后果」,也许两三周后再说。这话其实释放了一个信号:川普想给谈判留点空间,不急著把对方逼死。 普京这边则继续玩模糊。他说要「消除冲突的根源」,又说乌克兰的安全应该得到保障,但至于所谓的「根源」是什么,却只字不提。听起来像是愿意谈,但又绕过真正的矛盾。 峰会结束后,川普第一时间就给泽连斯基打了电话,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还连线了欧洲多国领导人。欧洲态度很谨慎:欢迎川普斡旋,但强调一件事,涉及领土的问题只能由乌克兰自己决定,谈判必须从「现有前线」开始。 川普自己也承认,当初竞选时说能「24小时解决战争」,可能太乐观了。现在看来,这场冲突是世界上最难收拾的一团乱麻之一。 所以说,外交层面看似往前推了一步,但停火协议依然没影儿。川普在塑造「和平缔造者」的形象,普京则继续甩锅给欧洲和乌克兰,而欧洲和北约则小心翼翼拉住底线。阿拉斯加峰会留下的,是一幅模糊的画面:谈判在继续,但前路依旧悬而未决。 不过,美俄领袖肩并肩走在一起,两人不像仇敌,倒像老朋友重逢,这个场景让北京担忧。 峰会余波:赞誉与质疑两极分化 阿拉斯加峰会结束之后,美国国内外的反应立刻分成两派。 共和党这边是一片叫好。《福克斯新闻》报导,很多人称赞川普既展现了强硬姿态,又推动了和平。佛罗里达州议员布赖恩.马斯特(Brian Mast)就说,那架从普京头顶掠过的B-2轰炸机,就是川普送出的明确信号——「后果会很严重」,这可不是说著玩的。 南卡州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更乐观,甚至说,这次会晤可能让战争在圣诞节前就结束,还呼吁赶紧安排川普、普京、泽连斯基的三方会谈。还有人干脆提议:该提名川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但民主党那边呢?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加州众议员埃里克.斯沃韦尔(Eric Swalwell)冷嘲热讽,说这场峰会就像「川普给普京颁终身成就奖」,还讽刺他是「克里姆林宫的马屁精」。另一位议员尤金.温德曼(Eugene Vindman)更是提醒,别忘了,普京是国际刑事法院的在逃被告,如今却能踏上美国本土,这本身就是他的一场胜利,等于帮他洗白。 媒体上也不乏尖锐评论。《纽约邮报》一篇文章就点破,普京在记者会上说「真诚希望结束战争」,把入侵乌克兰说成「一场悲剧」,好像不是他亲手发动的战争,而是天灾一样。 文章还分析,普京惯用的外交伎俩是抢先发言、拖长谈话来占据舞台,但这次川普明显有备而来,没有让他抢走风头。他刻意保持分寸,不让自己显得过分热络,也避免过于冷淡,把气氛控制在自己能掌握的范围之内。 文章说,川普非常清楚外界的放大镜——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解读成「对普京让步」。因此,他在记者会上刻意展现沉思和冷静,让人看到他是主动在掌控,而不是被普京牵著走。 而就在外界争论不休的时候,政治舞台突然上演一幕「戏剧反转」。川普的老对手、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竟然出人意料地表态说,如果川普能在不丧失乌克兰领土的前提下公平地结束战争,她愿意亲自提名他拿诺贝尔和平奖。要知道,2016年大选时,两人是死对头。如今希拉里抛出这番话,简直炸锅。川普本人听到后笑著说:「那真是很好,我可能得重新开始喜欢她了。」 这一下,不论是赞誉还是讽刺,阿拉斯加峰会都把川普推上了风口浪尖。他的每一步动作,都占据著政治舞台的中心。 北京的焦虑:台海暗战与俄中裂痕 而在美俄博弈的同时,另一边,北京正在密切关注这场峰会。因为北京一直在背后支撑俄罗斯对乌克兰作战的国防工业,并从中谋利。一份泄密文件让北京的心思彻底浮上水面。十天前,德国《图片报》报导,黑客组织「黑月」(Black Moon)曝光了一份中俄的机密合同,内容直指台海。 文件显示,早在2021年,俄罗斯就和北京签了一份价值3,490万美元的协议,帮中共研发「空降指挥自动化系统」。合同里列得清清楚楚:俄罗斯为中共提供加油机、运输机和空降战车等攻台装备:伊尔-78加油机、伊尔-76运输机、BMD-4M空降战车、2S25反坦克炮……。更惊人的是,这种合作甚至可以追溯到2017年,也就是说,普京和北京的「攻台协作」,早就悄悄开跑了。 问题是,这类消息一旦曝光,反而逼得美国加速军事准备。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将军(Samuel Paparo)今年2月就警告过,中共在台海周边搞的,不只是演习,而是彻头彻尾的「实战预演」,随时可能变成突袭。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川普的表态格外引人注目。他在8月15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透露,习近平曾亲口跟他说过:「只要你还是总统,我就绝不会动手打台湾。」川普还补了一句:「我很有耐心,(共产)中国也很有耐心。」听起来像是彼此在赛耐心,但背后其实是北京在伺机而动。 更耐人寻味的是,川普的威慑并不只是嘴上说说。CNN在7月9日播出的一段音频里,川普在一次私人场合直白表示,如果普京进攻乌克兰,他会轰炸莫斯科;如果习近平胆敢攻打台湾,他就轰炸北京。那是2024年竞选期间的话,但震慑意味依然很强烈。 说到这里,我们得看看俄中这段「战略联盟」的含金量。表面上是肩并肩,但细看,裂痕越来越大。 《日经亚洲》就分析,俄罗斯海军正在快速衰落。今年的「海上联合-2025」军演,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中方派出055型「绍兴」驱逐舰、052D型「乌鲁木齐」驱逐舰等最先进舰艇,演练远征和远程打击;而俄罗斯呢?只是勉强凑几艘老旧舰艇撑场面。 要知道,2022年俄方还能派巡洋舰和驱逐舰,2023年还有潜艇和反潜舰。到了2025年,就剩下苏联遗产。黑海舰队更是因乌克兰战争被打掉三分之一,唯一的航母也因为维修失败可能彻底报废。 我认为,今年的中俄联合军演,说白了就是北京唱主角,莫斯科当配角心不甘情不愿。今年的演习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走过场」,普京似乎更倾向于应付北京,而非全心合作。大家想想,川普频频招手,开高价拉拢普京,普京能不动心吗?何必吊死在中共一棵树上。而且中美实力差距巨大,川普远比习近平真诚。 一句话,北京想把普京当靠山,可这靠山看起来越来越虚了。川普联俄制共,一直是悬在北京头上的利剑。 美国的战略准备:新时代对华作战计划 就在北京和莫斯科各自打小算盘的时候,美国也在悄悄调整自己的战略布局。《经济学人》报导,美国正在悄悄重启二战时期的太平洋基地,比如天宁岛。这里当年可是轰炸日本的出发地,现在跑道又在修复,重新登上舞台。 记者到访时看到,两架F-22呼啸升空,C-130运输机来回跑,地勤人员甚至直接住进帐篷里,这是美军在模拟台海战争的真实环境。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美国已经认清一个现实:不能再把战机都集中在几个大基地里,那简直是活靶子。现在讲究的是「敏捷作战运用」(ACE):像椋鸟一样,分散开来,随时机动,打的时候再快速聚合,打完再分散,始终在中共的导弹火力圈里生存。 这背后是赤裸裸的数据压力。美国智库估算,中共有庞大的导弹库,射程足以覆盖整个第一岛链。简单说,它每天能往500海里范围内倾泻2,000枚导弹,冲绳嘉手纳基地可能一天就被几百枚导弹覆盖;甚至每天能打到关岛450枚,对阿拉斯加投射60枚,连3600海里外的夏威夷也在打击圈里。换句话说,美军必须学会在「杀伤区」里打游击。 所以,美国一边修复天宁岛跑道,一边在关岛加备用跑道,还研究携带型掩体,逼著中共不得不浪费更多导弹去打空机库。这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北京没那么容易锁定准确的目标。 一旦开战,美国将动用远程轰炸机、潜艇和潜伏在岛屿上的地面部队,向穿越台湾海峡的中共舰艇及其它目标开火。这将需要大量的空中加油。然而,加油机和轰炸机是宝贵的资产,而且除了B-2轰炸机之外,很容易被雷达发现。而且美国的加油机机队,平均机龄超过50年;补给线线得又长又脆弱,很容易成为打击目标。兵棋推演显示,就算美军能逼退中共的攻台行动,代价也会惨重。中国的工业产能太大,真要打持久战,美国也可能被拖垮。 为此,美国在探索新思路:更多无人机、更远程的「协同作战飞机」,想摆脱对固定跑道的依赖。兰德公司的分析师甚至提出,要大规模部署无人机,在台湾附近制造「地狱景象」,抵消中共的导弹优势。 问题是,这些计划很多还停在测试阶段。比如天宁岛,修了18个月,进度依旧慢吞吞。川普政府强调重建强大国防,可预算受通胀拖累,核心国防支出实际上等于缩水。与此同时,北京已经放话,到2027年,要让共军有能力攻打台湾。 所以,美国的新版作战计划,本质上是一场时间赛跑。一边是北京加快备战,一边是华盛顿在重启旧基地、摸索新战法。真正的考题是:美国能不能在危机来临前完成这场历史性的转型呢? 未来地缘政治的走向 总结来看,这场阿拉斯加峰会虽然没产出停火协议,但它释放的信号却很清楚:军事展示、外交谈判、国际反应,再加上台海局势,全都在提醒我们,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地缘政治重塑期。 接下来几个关键问题,决定著未来局势会怎么走: 第一,川普能不能真的推动乌克兰走向和平? 第二,北京会不会趁机冒险,测试美国的底线? 第三,俄罗斯是不是会继续依赖中共,沦为配角? 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注定会左右国际格局的走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美国、俄罗斯、中共三方的权力平衡,已经在重新洗牌。 你认为川普能成功促成和平,还是会点燃新的地缘冲突?快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欢迎订阅GJW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时事》制作组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8/19/91910.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8月19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