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美专家认为中国艾滋病可能爆发成流行性传染病
 
【人民报消息】美国的艾滋病专家警告说,如果中国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艾滋病就会从大致局限于卖淫、吸毒的高风险人群中的疾病,迅速通过性行为成为在中国普通民众中流行的传染病。不过美国专家认为,现在制止这场全球灾难的发生还为时不晚。

美国疾病控制与防治中心的全国艾滋病、性传染病和肺病中心主任海伦娜盖尔星期四在记者会上说,时间紧迫,中国只有几年的时间控制艾滋病在中国爆发成为流行性传染病。她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艾滋病毒感染病例基本局限于妓女、注射毒品的瘾君子、同性恋者和在不卫生的条件下卖血的人群中。然而据中国卫生专家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异性性行为感染上艾滋病毒。 因此盖尔指出,如果中国不立即行动起来,性行为有着极大的潜能导致艾滋病作为流行病在中国爆发。

*中国急需如何护理艾滋病人资料*

盖尔说,中国的性解放、卖淫以及人口的流动性日益增大,都给由性行为传播艾滋病开了方便之门,导致艾滋病毒感染病例爆炸性增加。盖尔说,中国的中央政府更加重视艾滋病问题,中国官员希望得到美国的帮助。

:"THAT ASSESSMENT WAS..." 她说:“大约在一个月以前开始评估美国政府---主要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防止中心---如何就艾滋病毒的情况与中国展开合作的方式。”

盖尔说,作为美国政府的艾滋病防治中心,他们将在未来几个月里帮助中国提高民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改善对艾滋病的监测。她带领的美国医学专家代表团最近访问了中国的4个省,走访医疗站、血库、医院,并且和妓女、患有性传染病的人和男性同性恋者谈话。 在北京期间,代表团还跟中国官员会晤。她认为,北京的医生对全国艾滋病问题的严重性有着深刻了解。盖尔说,他们的讨论尽管还处在最初阶段,但是双方会共同找出改善艾滋病防治和教育项目,收集更为精确的艾滋病例统计数字。她表示,她的专家小组将传授中国方面如何护理艾滋病人。

:"THIS IS A COUNTRY THAT..." 她说:“中国在护理感染艾滋病毒病人方面没有很多的经验。很多人认识到,中国将很快有更多的人感染上艾滋病毒,迫切急需如何护理这类病人的有关资料。”

美国艾滋病专家代表团把他们在中国的会谈说成是“富有成果的”。他们认为中国看来对美中合作防治艾滋病有兴趣。

*中国站在防止艾滋病十字路口*

中国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最近承认中国的地方官员对艾滋病无知,承认艾滋病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威胁。他的这番言论被评论为是罕见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传染病研究员李炎说,中国政府最近的行动显示,他们对艾滋病的态度从排斥转变为正视。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口那么多,如果一旦艾滋病在中国流行起来的话,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非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炎说,中国政府注意到艾滋病传播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比起西方国家来,中国在教育民众方面有一个有利因素,那就是中央政府下达一道命令,就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贯彻。虽然中国人口众多,目前对防治艾滋病普遍无知,但李炎认为,只要中央重视,媒体推动,要大众了解艾滋病的教育项目就会见成效。李炎说,正如盖尔所言,现在中国面临一个防止艾滋病演成一场灾难性流行病的契机,中国能利用的时间已经不足10年,如果政府能够利用仅有的几年时间,把握契机,教育民众,就能有效控制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政府最近刚刚宣布每年拨款一亿人民币用于艾滋病的防治以及其他措施。 政府估计有6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毒。根据联合国的估计,如果中国不采取决定性的措施,到2010年中国可能会有2千万人感染上艾滋病毒。盖尔指出,联合国的预测是现实的。

摘自(美国之音)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8/31/15492.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