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積不善之家 必有餘殃(圖)
 
杜若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人民報消息】北宋時期,一名悍婦害死了兩個懷孕的婢女,卻爲她的三個女兒帶來巨大的不幸。清朝時,有一富家太太妒恨成性,動輒打罵婢女,她的女兒因此遭到同樣的磨難。北宋名相張齊賢、清朝大學士紀曉嵐爲後人娓娓道來這兩個故事。 母親悍妒 女兒遭殃 北宋時期,衡陽縣令姓周。張齊賢記載周家事蹟時,並未記載周縣令的名字,只記其事。 周縣令喪妻三年後,又續娶了一個妻子。後妻帶來三個女兒,都已經長大。三女進入周家後,周縣令視如己出,待她們很好。 然而,後妻爲人兇狠悍妒。周家有幾個婢妾,其中兩人已經懷有身孕。每次,後妻都刻意尋釁滋事,找其它的一些藉口鞭打她們,搞得家無寧日。 兩個懷孕的婢妾或爲了保護胎兒,常常以後背或以臀腿接受杖打。周縣令的後妻則故意用棍杖打她們的腹部。有一天,這兩個婢妾遭到一頓鞭打後,竟導致胎兒流產,兩人也在痛苦中悲慘地離世。 當時,張齊賢在衡州,升任高一級的副職,聽說過周家之事,也曾爲婢妾的遭遇打抱不平。 張齊賢免官回家後,很久都沒有聽到周家的消息。有個士人和周縣令是舊相識。一天,張齊賢和他談話時提到周家。 士人說:「周家兩個婢妾死後,她的三個女兒也都相繼嫁人了,都寄寓在衡陽。不到四五年,三個女兒都因生產而死。每死一個女兒,周的後妻都要齋僧供養,進行懺悔,爲先前遭到鞭打流產而死的兩婢妾誦經。三個女兒沒死之前,整日痛楚地號呼,經受了極大的痛苦後才去世。三個女兒死後,周縣令的後妻哭着誦唸佛經,對着佛像懺悔認罪,焚香祝告。她憂愁懊惱,積鬱成疾。在女兒們死後一年多,她也死了。」 張齊賢引用古書中的一句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大意是說,天道的法網涵蓋無限,看似稀疏,卻不會有所遺漏。天道賞善懲惡最是公平,人作惡最終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沒有人能夠逃脫法網制裁。 張齊賢覺得此事有益於教化世風,特別記載下來,收錄在自己的著作中,勸誡世上那些妒嫉成性的悍婦,引以爲戒。 積不善之家 必有餘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在清朝的記述中,一名富家女因爲母親的惡行,遭遇了很大的磨難。 清朝時期,東光縣霍從佔曾對協辦大學士紀曉嵐說起一件事。有一個富家的女兒,五六歲時,因爲夜裏出去看戲,被人掠走賣了。 大約過了五六年,人販子罪行敗露,向官府供出罪狀,自述他曾經用迷藥迷倒一個富家幼女,轉手賣給別家。官府得知富家女的下落之後,將她送回家中。 富家女回到家後,家人看到她的肌膚,那真是慘不忍睹,到處佈滿傷痕,有鞭痕、杖痕、剪痕、錐痕、烙痕、燙痕、爪痕、齒痕,渾身上下猶如被刻畫過一般。她的母親心疼至極,抱着女兒哭了好幾天,每次說到這件事,都會淚水漣漣。 富家女說,她被賣給一戶人家,那家的主母極其酷暴惡毒,毫無人性。那個時候富家女還小,不知道該怎麼辦,整日膽顫心驚,每天等死。隨着慢慢長大,她感到每次捱打,實在令她苦不堪言,於是想到自殺,結束痛苦的生活。 一天夜裏,富家女做了一個夢,夢中一位老人對她說:「妳不要尋短見。再烙妳兩次,鞭打妳一百,業報滿了,妳就可以回家了。」果然有一天,那家主母把她綁在樹上,鞭打她,數剛滿一百,縣府的官吏就到了。 究其磨難的原因,原來富家女的母親平常對待婢女極其殘忍,凡是家裏侍候的婢女,很少有不帶血痕的。每當她回頭看一眼,左右的婢女都會嚇得面無血色。她如何對待家中的婢女,她的女兒就遭到同等的對待。 儘管她的女兒遭到了如此大的磨難,她仍是不思悔改。後來,她的脖子上長了一個惡瘡,毒瘡發作,一夕身亡,其後代子孫也日益凋零,家道也衰落了。 (參考數據:《洛陽搢紳舊聞記》、《閱微草堂筆記》)△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11/26/7178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