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張鵬翮一介不取(圖)
 
陸真
 
康熙皇帝稱讚張鵬翮「一介不取,天下廉吏無出其右者」。

【人民報消息】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任官數十載、一直公正節儉的人,康熙皇帝稱讚他「一介不取,天下廉吏無出其右者」,他就是著名的廉臣張鵬翮。 張鵬翮,字運青,四川遂寧人,自幼聰穎過人,並且懷有崇高的志向。一次,他讀《陸宣公奏議》,慨然嘆曰:「伊尹一介不取,孔明淡泊明志,先聖後聖,其揆一也(他們的道理都是一樣的)。」他決心向歷史上的廉臣學習,注重名節,爲國家建功立業。 康熙九年,張鵬翮中進士,選爲庶吉士,時年二十一歲。張鵬翮步入仕途後,在康熙、雍正兩朝,歷任刑部主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江南江西總督、吏部尚書、河道總督、武英殿大學士等職。他不論在朝堂做官,還是在地方任職,都爲官清廉。他從不受屬官一錢,從不取民間一物。 當時社會,一些重要的職位往往被視爲可以撈錢的「肥缺」,而那些貪圖個人利益者,往往把目光放在肥缺上。張鵬翮一生之中,曾在三個重要的肥缺上任職,然而他卻真正做到「一介不取(一個小錢也不要)。」 清朝初年,科場考試沿襲明代惡習,營私舞弊現象相當嚴重。作爲負責一省學校科舉事務的學政之職,則被人們視爲肥缺。清初的一些科場案,往往與學政受賄分不開。康熙皇帝深知科場中的陋習,決定剎此歪風,考慮到江南問題最爲嚴重,只有「擇第一清官,以司學政」,於是將任兵部尚書的張鵬翮「不拘常格」,派往江南任學政。 張鵬翮在學政任上鐵面無私,「信正直行,矢慎矢公,終其任,無一倖進者。」有些紈絝子弟拿着京師權貴們寫的推薦函,想拜見張鵬翮走後門,但懾於他的正氣,終「躑躅逡巡,不投而去」。 按照舊例,凡呈學政報冊時,都必須交些「部科費」,即所謂手續費。但是,張鵬翮一文不取。他離任後,江南士子懷念他的亢直、廉潔,「每言及,欷虛流涕(每次談到他,都感動得流淚,泣不成聲)」。 河道官,也歷來被視爲撈錢的肥缺。清代每年用於河工的款項極大,但往往收效甚微。其原因主要在於一些河道官偷工減料,苛扣公款,中飽私囊,以至河工屢修屢壞。張鵬翮自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七年任河道總督。他把全部精力放在對黃、淮、運河的綜合治理上,取得重大成就,受到康熙帝的高度讚揚。 在此過程中,他對治河經費一再精打細算,努力爲國家節約開支。幾年中,他組織的幾項工程耗資數百萬,而他卻從「不以一錢利己,故其下屬吏員,亦感激輸忱,樂爲之用。」由於張鵬翮以身作則,因此屬員也都能廉潔奉公,終於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當時有人稱讚說:「昔之帑,肥於人;今之帑,肥於地。」 康熙五十二年,張鵬翮以政績顯著,情操嚴謹,被任爲吏部尚書。在清代,吏部居六部之首。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均歸吏部負責。吏部尚書一職,可謂大肥缺,然而張鵬翮卻不以此爲謀求私利的資本。△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10/20/7506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2/10/20)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