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以人權的名義(圖)
 
邵建
 
【人民報消息】「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

這是胡適先生一九一四年在其《國家主義與世界主義》的文章中所引用的美國學者Goldwin Smith的話,胡先生把這句話譯爲「萬國之上猶有人類在」,如果要想再簡潔一點,不妨爲:「國家之上是人」。

什麼叫「國家之上是人」?

一九八八年,澳大利亞新的國會大廈落成,它坐落在一個小丘之上,面對山崗,居高臨下,氣勢如此非凡。但,奇怪的是,大廈上面特意鋪了一層綠草地,用以供遊人在其上休憩、散步和玩耍。這樣的設計當然有其用意:人們可以活動在自己的議員頭上,因爲,公民的權利高於一切,包括象徵國家最高權力的國會。

這就叫「國家之上是人」。

如果換一個語境,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叫做「國以民爲本」。可惜這句話到此爲止,如果往下續,按其邏輯,豈不就是:民在國之上?

道理是顯然的,但它常常被遮蔽。

既然民爲國本,無民則無國。那麼,有民呢,是否可以無國?亦可。比如原始人類的伊甸園時代。但,伊甸園裏不伊甸,人類身上那永恆的蠻性遺留總是要使他們相互侵害。哪怕就是爲了安全,人們也需要一種機構保護自己,而國家就是作爲這種機構因約(契約)而生——這就是西方契約論中的國家源起。

具而言,人們是這樣組成國家的,即擁有自然權利的人們——這個權利也叫「天賦人權」——把自己的權利割讓出一部分,讓渡到那個叫做國家的身上,國家因此便獲得由每個人的權利轉換而至的權力。從權利到權力,一字之轉,前者叫「人權」,後者叫「主權」。它們的關係式,不妨就是一句話:權利乃權力之母。

作爲母權的權利(即人權)優先於派生的權力(即主權),這本是常識。可是常識卻有意被顛之倒之,所謂「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比如兩三年前有關科所沃的議論。顯然,那是有人故意要把水攪混。

還濁於清,此其時也。

把人權與主權放在一個國際語境中,如果一個主權國家正在肆虐自己的公民——比如當年「紅色高棉」大肆屠戮柬埔寨人民,那麼,作爲一個更高的權力力量比如聯合國,是否可以對其干涉?答案在我這裏是肯定的,而且毫不猶豫。與其說這是國際力量干涉主權,毋寧說是在保護遭到主權侵犯的人權。

此即:當主權與人權一致時,干涉主權即干涉人權;當主權與人權爲敵時,不干涉主權即背棄人權。全部問題就在於主權對人權的態度。在這裏,主權其實是佔有主動權的,它被幹涉,也是自找。想想兩三年前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發生的事件吧,當時法國左翼知識分子格魯克斯曼一篇《以歐洲的名義阻止納粹悲劇重演》表明了一個知識分子在這個問題上應有的價值立場和傾向。這題目在我看來不如就是「以人權的名義……」

以人權的名義,我寫下了如上的短章。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1/10/2379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