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與江澤民「劃清關係」 新屆政常委透過海外渠道發出強烈信息 (多圖)
 
【人民報消息】以大曝中共內幕著稱的「張良」,最近在香港《信報》發表新作《江澤民的影響力》 ,今天網上許多家媒體均刊登了這篇文章。文章對中共十六大閉幕以來,輿論界普遍流傳的一種看法「江澤民的權力比以前更大,地位比以前更穩固,江澤民的影響力如日中天,江澤民將開始他幕後操縱的歲月,中國由此進入了一個沒有江澤民的江澤民時代。」不以爲然。

文章披露,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由江澤民提名上任的只有四位,他們是胡錦濤、賈慶林、黃菊及李長春,其他常委均與江「劃清了關係」。更強調,不管江澤民提名與否,胡錦濤作爲新一代中共領袖早已成爲中共全黨的共識。這是一位由鄧小平等已故中共元老指定的接班人。並且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不安排更年輕一代進入中共中央最高決策圈時,李長春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已是鐵板釘釘。李長春只是爲江澤民馴伏了廣東幫,剷平了廣東地方勢力立下頭功,而深獲江澤民的喜愛。李與前總書記胡耀邦、趙紫陽關係都不錯,與胡錦濤關係也很好。因此以李的政治判斷力,他不可能聽命於一位退休老人的。這樣,與江澤民「劃不清關係」的就剩下兩位「最無能」的賈慶林與黃菊了。


胡錦濤需要江澤民提名嗎?


文章在「劃清」曾慶紅與江澤民的「關係」時,用筆相當精彩:「曾慶紅,由胡錦濤提名。這位被全世界都視爲江澤民頭號親信的人物,我對他是不是真的屬江澤民親信持懷疑態度。從現狀看,曾慶紅是江的親信沒有錯,但曾與江的關係完全是一種相互利用、雙方協作的關係,在曾慶紅面前,江澤民從來未能顯示出居高臨下的架勢,在江澤民面前,曾慶紅也從來沒有唯唯諾諾的聲氣。曾從來都不認爲自己離開江就會走向政治上的沒落,曾是最早要求並支持江全退的人。曾慶紅重實權,輕虛名在中南海早已盡人皆知。自1998年中共十五大以來,曾慶紅與胡錦濤的工作接觸日益頻繁,兩人關係日益密切,胡曾之間彼此的信任也日益增加。也正因此,胡錦濤才會親自提名曾慶紅升任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並主持中央書記處的日常工作。這顯示,在今後五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裏,曾慶紅必將會擺脫「江澤民頭號親信」這個影子,並將顯示出真正屬於他自己的事業。這意味着,江澤民不能指望曾慶紅爲他做什麼了,江曾的蜜月期終結了。今後,曾不可能也不會允許江對他發號施令了。」

甚至江澤民鎮壓法輪功的「最親密戰友」羅幹進入政治局常委的功勞,文章也未給江澤民留一分。


哼,靠江澤民?我羅幹是憑着「殺人的本事」坐上來的!


中共十六大結束後,新任總書記沉默了的一段時期,而在這其間卸任總書記江澤民卻以一個普通黨員的身份異常活躍。但自從新任政治局常委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等公開表態支持以胡錦濤爲首的黨中央後,胡錦濤開始頻繁爆光。特別是12月4日李鵬和曾慶紅出面支持胡錦濤召開「憲法施行二十週年」會議,胡錦濤並在會上作重要講話,以及緊接着在曾慶紅的陪同下,胡錦濤上革命聖地河北省西柏坡考察的舉動,被視爲是以胡錦濤爲首的中共中央向外界發出的強烈的「獨立」信號。

正如文章所述,隨着鄧小平的離去,中國的強人時代早在五年前就已經結束了。不僅吳邦國、曾慶紅、李長春,而且賈慶林、黃菊最終也可能與江澤民保持一種漸行漸遠的關係。中共建國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說的好,「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裏七對二在「劃清」與江澤民的「關係」,賈慶林、黃菊最終徹底與江澤民「劃清關係」的日子,爲期還會遠嗎?


與江澤民「劃清關係」,曾慶紅向前先跨了一小步。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2/14/2429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