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小公子奇笨 因何顿然聪颖(图)
 
宋宝蓝
 
老儒生借着九郎的肉身还阳,既为报恩,又弥补前世未能应试得志的遗憾,在今世扬眉吐气。

【人民报消息】西越(广西柳江以东、郁江以北、湘漓以南、西江以西一带)有一位程姓富翁,直到四十岁时才得一子,名程苏,字更生,乳名九郎。程翁十分宠溺他,但他常年为了生意四处奔波,无暇督促九郎读书。 赠银助葬 保妇名节 有一年,程翁来到苏州做生意,将船停靠在青溪边。半夜时分,忽然听到从岸上的茅屋中传来一阵哭声,格外凄惨辛酸。他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于是披上衣服登上河岸,悄悄地来到茅屋后。 原来这家的老先生和其子先后去世,家里没钱买棺殓葬,大体依然停放家中。邻居劝那儿媳卖身,好安葬公公与亡夫,剩余的钱还能留给婆婆和她的幼子生活。那家儿媳面临生离死别,无助地哀伤痛哭。 程翁心生怜悯,于是返回船上,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他们,托言说:「我与亡者是故人。这些钱请收下,算作我的奠仪,不知是否够用?」 这家人感念程翁的恩德,向他叩首谢恩,并询问他的姓名。程翁把衣袖一挥,只是笑了笑就告辞,登船解缆,驾船离开。 程翁为人向来吝啬,惟独在这件事上慷慨相助。后来,他照常每日奔波,忙着生意,时间一久就忘了这件事。 公子奇笨 冥顽不化 次年,程翁回到家中,准备好好督促九郎读书。他常常叹息说:「因我没能好好读书,又做生意四处奔波,不能跻身儒林,真是憾事。倘若我的儿子能读书,家里就会充满书卷之香,而不只是铜臭味了。」 这年九郎已经七岁,天生容貌俊美,可是秉性出奇地愚钝。早在三年前,程翁就备办厚礼,聘请了一位博学的老先生到家里教授九郎。程翁待老先生非常优渥,诚心诚意,恭敬有礼。老先生感激程家的礼遇之恩,所以教得特别用心,想尽办法启发九郎,只是九郎实在笨拙,怎么教也不开窍。 老先生教九郎启蒙读物《兔园册》,一字一句地详细讲解,起初九郎还能照着学舌。但若让他自己去读,他的舌头就像打结一样,「咦唔呀唔」地读不清楚。仔细一听,他竟是随口乱读而已。 老先生责之心切,只要一打九郎,他就嚎啕大哭。九郎的母亲听不下去,在窗外哭着恳求,希望老先生手下留情。他们夫妻年老体衰,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可不要把他打坏了。 程翁有时也来书房,殷切地询问九郎的学业进展,老先生愤怒地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壁上,曰: 「挟三年之志而来,望凤子飞腾云表; 糊一月之差而去,放鹦哥逃出笼中。」 恨铁不成钢 挥杖痛打 博学的老先生受不了这么笨拙的孩子,整理好行囊就离开了。程家只好又聘其他老师,但谁也没办法教好这孩子。程翁无计可施,只能在清算账目后,找些时间亲自教九郎。 有一天夜里三更时分,程翁让人备下火烛、果饵,准备陪九郎一起读书。果饵原本打算是孩子好好读书后奖励他的。不过程翁才稍微对九郎呵斥了几句,再一回头看他,他竟然已经昏昏地睡着了。 程翁见孩子这般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愤怒地说道:「有这么一个像猪狗一样蠢笨的儿子,还不如没有!」说着,拿起杖棍痛打九郎,九郎大声哭号,最后被打得奄奄一息,倒在那儿像死了一样,程翁气愤得丢下他走了,也不跟程妻说。 程妻五更醒来不见九郎,十分诧异,就问程翁:「九郎怎么还没回来?」程翁正在气头上,愤恨地诅咒儿子。 程妻赶紧去书房,看见九郎靠在桌子上,满脸愁容,正在抚摸着伤处。见到母亲,好像不认识一样,程妻心疼孩子,心想他被父亲打到恍惚了,安慰他,牵着他的手带他回房休息。 九郎回房,走近床边,静静地看了程翁很久,然后向程翁行礼,说:「孩儿不读书,父亲为何如此大怒呢?」他的话令全家人都感到诧异,以为九郎被打傻了,犯疯病了。更奇怪的是,九郎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场的仆人和婢女,竟然一个也不认识。 程翁此时后悔不已,心想即使儿子读书再不好,也不能痛下毒手打骂他啊!赶紧呵斥他上床睡觉,明天好好读书,不可再偷懒了。 公子被打后判若两人 次日一早,九郎就起床了。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那儿,不停地喃喃自语。 程妻哭着对程翁说:「我们夫妻俩就只有这一块心头肉,倘若因不好好读书就被折磨而死,那我们岂不是要绝后了吗?等我们死了,将来谁为我们做祭饭呢?」 程翁实在听不下去,一想到要是孩子夭折,他伤心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就走出去了。 过了几天,程翁的怒气消了,爱子之心油然而生,时常到书房去看他。只见九郎趴在桌上写楷书,字迹意外地端正漂亮,考他背诵,他没有读过的书籍竟也能倒背如流,只字不差,令程翁喜出望外。 当时年仅七岁的九郎,和那些博学之士谈论历朝历代成败得失,居然没人能说过他。无论写诗,还是作文,当时都没人能与他相比,众人都称赞九郎是天才。 从此以后,当地的文人学士都争着结交程翁,甚至大户富商都争着要把女儿嫁给年幼的九郎,程翁只好婉言谢绝他们。 九郎自从遭到程翁一顿狠打之后好像豁然开窍一样,前后判若两人。程翁曾好奇地问九郎,为何学业能突飞猛进?但九郎总是回答「不知道」。 九郎二十一岁时中了举人,次年中了进士。捷报传来,皇帝恩赐杏园宴,走马游街,衣锦荣归,在乡里一时风光无限。程翁夫妇高兴得手舞足蹈,喜极而泣。 不久,九郎娶了望族叶家之女为妻。叶家闺女才貌双全,二人婚后生下两个儿子,都像九郎一样聪颖。 临死道秘辛 轮回有因由 九郎三十岁时,准备到安徽某县赴任,但忽然罹患疾病,转眼间危在旦夕。他命人请来父母,向他们诀别,并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原来,九郎的魂魄在那次打骂中已经离开身体,投胎转世为别人家的女儿了;而九郎的身体则被那名年轻寡妇去世的公公──苏州的老儒生郭子瞻取而代之了。郭家因为家境贫寒,老儒生和儿子去世后,儿媳无钱筹办葬礼,幸得程翁相助三百两银子,既保全儿媳的名节,又帮助郭家安葬两人。老儒生感念程翁的恩德,于是飘荡在天地之间,寻找机会报恩。 先前愚笨的九郎,命中注定七岁死去,重新投生。他离世后,老儒生借着九郎的肉身还阳,既为报恩,又弥补前世未能应试得志的遗憾,在今世扬眉吐气。先前他不能道出实情,而如今程翁已经有聪慧的孙子可以继承家业,他可以放心离开了。 程翁想多留他一些时日,老儒生说,他已经奉上帝之命,要去当社神了。如今仪使队就正在门口候着,不能再久留了。说罢,老儒生投生的九郎向程翁夫妇叩首道别,遂即瞑目。程翁夫妇放声恸哭,为九郎举行隆重的葬礼。 九郎去世后,妻子守节不嫁,她贤慧治家,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程翁夫妇八十大寿时,两个孙子一个成为秀才中的翘楚,一个中了举人。 昔日,程翁心生怜悯一念,赠银助葬,保全了寡妇名节,这件义举带来意想不到的结局。关于九郎程苏的事迹,据清朝文士宣鼎所说,在《程氏家乘》中还可以找得到。 (参考数据:《夜雨秋灯续录》)△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9/11/25/70046.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