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勤俭节约 克制贪欲(图)
 
诸葛亮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中写道:「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人民报消息】《群书治要》卷四十七的《政要论》中记载,修身和治国没有比节制欲望更重要的了。《礼记》上说:「欲望不可放纵。」勤俭的人节制欲望,奢侈的人放纵欲望。放纵欲望的人危险,节制欲望的人安全。 诸葛亮戒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曾向蜀后主表明自己心愿:「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孙们的日常衣食费用已有宽余。至于臣在外任职,没有额外的花费安排,随身衣服饮食全有国家供应,无需再治其它产业来增添家财。待臣离开人世时,不让家有多余衣物,外有多余钱财,使自己辜负陛下的恩宠和信任。」及至去世,果如前言。 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它器物殉葬。 诸葛亮晚年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这封书信就是流传后世的著名《戒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亦成千古名句为后人所称道。 司马光崇尚节俭 淡泊物质 司马光对物质淡泊无所喜好。司马光在洛阳有田三顷,妻子死时,卖掉田产来办丧事,他一直到死都是粗衣薄食。 据《宋史》记载,仁宗遗赐钱物价值一百余万,司马光带领同僚们多次上奏章,认为:「国家有大忧患,中外困窘贫乏,不可以专用干兴故事。如果遗赐不可以辞谢,应当允许侍从向上进献金钱以佐助山陵之用。」 朝廷没有允许。司马光于是用他所得的珠宝作为谏院的公使钱,把黄金赠送给舅氏,意思是家不藏财。 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中写道:「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的品德共有的特点;如果奢侈就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10/29/75110.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文章  (2022/10/29)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