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富士康遭查分析:中国想逼郭台铭退出台湾大选 促进蓝白合
 
【人民报消息】台资企业巨头富士康集团周日(10月22日)惊传遭到中国税务单位查税后,其在华上市公司和位于台湾的母公司鸿海等股价周一(10月23日)应声重挫。由于正值该公司创办人郭台铭可望突破连署,取得台湾总统大选参选资格的敏感时刻,引发台湾舆论圈议论纷纷。 据美国之音报导,分析人士认为,中共此举摆明是为了介入台湾选情,只不过,依过往经验来看,台湾选民对这类经济胁迫非常反感,中国恐收反效果。 中共党媒《环球时报》10月22日发布「独家报导」称,富士康在广东、江苏等地的重点企业遭税务稽查,其在河南、湖北等地的用地情况也面临现场调查。 富士康传遭查税 股价应声重挫 「富士康遭查税」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台海两岸的舆论热议,位于台湾的总公司鸿海集团也发布重大讯息称,合法合规为其基本原则,「会积极配合相关单位的作业办理。」但鸿海股价周一(10月23日)一开盘仍开低走低,最后收盘价落在每股新台币100.5元(约3.1美元)的百元关卡,跌幅达2.9%。 另据中国媒体《每日经济新闻》报导,富士康旗下在上海A股挂牌的工业富联更惨,10月23日一开盘就跌停,市值收在2,890亿元人民币,等于一天蒸发逾320亿元人民币。 中国当局并未透露稽查内容和结果,但由于正值鸿海创办人郭台铭投入台湾总统选战的敏感时刻,台湾舆论普遍的解读是,中共释出讯号,要郭台铭退选,促成台湾在野阵营的侯友宜和柯文哲正在协调的蓝白合。 《环球时报》23日也引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的分析称,「当前的敏感时期,许多舆论猜测,这是大陆释放出对郭台铭进行敲打的信号」。该文还强调:「台湾相关产业不能对大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提醒无动于衷。」 不过,郭台铭阵营除了切割外,并未任何实质反应。 其竞选办公室发言人黄士修说,郭台铭早于4年前就已交出鸿海的经营权,且不再干涉其董事会的运作。黄士修告诉美国之音:「富士康集团在大陆相关的什么税务、什么的(稽查)跟我们没有关系,所以跟我们的连署、参选没什么关系吧!」 台湾舆论解读:中国以查税逼退郭台铭 尽管中国跟鸿海都低调以对,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共此次「敲打」富士康,符合中国官员多次质疑郭台铭参选的表态。 郭台铭正式宣布参选隔天,中国前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8月29日就公开质疑,郭台铭参选无助于台湾在野联盟整合,终将「让赖清德捡便宜」。国台办主任宋涛隔日(8月30日)在陪同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参访山西运城关帝庙时,也提及「背信忘义、天人共戮」,被视为就是剑指郭台铭。 对此最新发展,位于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梁书瑗认为,中方已多次摆明不满郭台铭,此次藉调查富士康来「敲打郭台铭」,恐非空穴来风。 梁书苑告诉美国之音:「用行政裁罚的金额,让你(富士康)倒闭的话,对中国政府来讲也不是个好事。如果说(这样的敲打对)经济冲击有限的话,我们就直接把它视作是一个很明确的政治讯号:他们(中共)不希望郭台铭继续参选下去。」 除了打压郭台铭,梁书瑗分析,中共还可能借此「敲打」来向富士康示警,以防其出走中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才刚于上周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宣示,要全面开放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代表中国正急于吸纳外资、以刺激经济,因此,富士康9月曾释出要在印度扩大产能的消息,可能是这次被「敲打」的远因。 中国以经济胁迫手段介选 学者:恐收反效果 中国透过打击台商、间接影响台湾政治已行之有年。 例如,2021年11月,中国当局以台资企业远东集团旗下企业在中国五省市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对该公司裁罚4.74亿元人民币,并收回部分闲置建设用地。 当时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回应记者称,台商不应「吃饭砸锅」,捐助「台独顽固分子」,显示远东集团被罚的背后原因恐因其捐给民进党的政治献金。几天后,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投书媒体表态反对台独,支持「九二共识」。 又例如,曾和台湾总统蔡英文家族有过商业往来的海霸王集团,2016年也因标示不实而遭中国开罚,海霸王后来刊广告,自称不是绿色台商。 对于中国惯用的这类经济胁手段,位于南台湾高雄的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陈至洁认为,台商因在华有经济利益的考量,逼得他们不得不低头,做出对中国有利的表态,但对台湾选民来说,就没有这层利害关系了。相反地,历次选举中,台湾选民反而利用手中的选票来教训中共,因此,台湾人对这类胁迫根本不买帐,甚至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陈至洁告诉美国之音:「特别是偏绿的选民,会更加坐实他们原先的看法,就是说,这些蓝的(亲中候选人)都是听命于中共,因为(在野阵营)内讧逼得中共要出手介入台湾的选举,这绝对对于蓝营的选举是不利的。」 富士康雇工76.7万人 中企难取代 除政治动机外,中国政府调查富士康所引发的后续经济效应也引发议题。 据中国媒体引述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数据分析,富士康在中国的员工总数达76.7万人,位居全中国第三高,仅次于国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中国国家电网。而鸿海的公开数据则显示,该公司2022年营收逾1.48万亿人民币,年增10.47%。 富士康这么大的经济量体,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自然不在话下。但中国网民对于富士康遭查税的话题,批评力道却毫不留情。 不少微博网民还留言叫好,他们说,少了富士康,苹果订单可以由中资企业接手。一位网民写道:「没有富士康不还有立讯吗,不还有比亚迪吗?」 但也有微博网民担忧,富士康查税的后续效应若扩大,「会造成资本市场恐慌,资金外逃。」 对此,台北研究学者梁书瑗分析,对比中国近年动辄以国安、间谍罪对各国施行实质的经济胁迫,北京当局现在对富士康所采取的查税、土地利用调查等手段仅止于行政处分,可能相对轻微。 她说,中国政府很清楚,在当前经济疲软、高失业率的窘境下,万一真的吓跑富士康,其它中资企业恐无力吸纳其超过70万的失业人口。 位于台北的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欧阳睿则表示,除了选情和经济,中国敲打富士康,也对内交代的意涵,以免被视为对台湾不够强硬。不过,他说,类似的惩罚性手段在中国外交经济战略中仍属特例,基于务实考虑,中国政府多半选择利诱而非惩罚。 欧阳睿告诉美国之音:「他们(中共)其实用利诱的方式,去影响你政治的偏好,反而不太会用惩罚性的手段,因为它国际政治经济的地位依然不如美国,它还是没有那种你离不开它(中国)的市场,就算是惩罚你,你还是得乖乖地去它的市场(的底气)。」 位于台北的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邱达生也说,中国陷入的经济困境已非常严重,几乎回到疫情封控期间的水准,包括今年1-9月外资固定投资已年减8.4%,商品出口亦年减5.7%。在此前提下,中国政府一边宣示欢迎外资,一边又动手打压台商,并不符合经济考虑,因此,他认为,对富士康的查税应属非经济因素。 邱达生分析,中国政府先前面对外资,多著重以稳定的政策组合,创造有序的经济成长,但自从美中贸易战开打后的这几年来,中方对外资的态度似乎逐渐乱了套,时而拥抱外资,时而打压外资。 邱达生告诉美国之音:「过去是还蛮一致的,至少会配合它的整个国家发展。但是现在好像蛮不一致,而且是乱了套,会让包括台商在内的外资在中国大陆觉得没有信心。」△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0/24/78326.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